例说作文中的生活——对一篇高考优秀作文评点的再评点
作者:蔡宏振 时间:2007/9/21 13:02:3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45
经常听人说农民工这不好,那不行,仿佛低素质成为了农民工的代名词。“三人成虎”的力量是可怕的。不知从何时起,对农民工的歧视成为了我心中的“定理”。可是,有一件事,却给这个“定理”彻底的毁灭。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按照惯例,我们要去参加升旗“形式”。说它为“形式”,是因为现在的许多中学生已经不愿在此时唱国歌,甚至不会唱了。“形式”,依然按照步骤进行着,只是今天校园外多了几声挖土机的嘈杂罢了。不知是我们的萎靡状态“感染”了喇叭,还是挖土声过于嘈杂,反正喇叭是那么地有气无力。“向右转45度。”主持人无力地吼着。队伍也如风划过沙做的塑像——一下子全散了。我们懒散地挪动了几下小碎步,队伍蛇形般扭动了起来。
“下面进行升国旗仪式。”主持人说道。喇叭一下子安静下来,可是挖土机的嘈杂声却更加大了。“该死的农民工!”我不禁抱怨起来,“难道不能让人耳根清净一点吗?连这点道德也没有,难怪受人歧视!”
“下面升国旗奏国歌。”忽然,挖土机的嘈杂声一下子消失了。只见农民工们停下了手中的活,笔直地站在了原地,目光有神地盯着国旗。
一个高个子农民工不知怎么进入了我眼帘。大概是来不及找个相对平坦些的地方吧,他的双脚竟站在高低不平之处。一脚悬空,可他丝毫没有摇晃,仅凭一只脚死死地抓住了地面,其费力程度可想而知。他的脸上写满了“辛苦”,可是嘴角却带着笑容。面对这位青松般的高个子,我被震撼了。
如果说,刚才一幕只是对我的一次震撼,那么,接下来的一幕则是对我心灵的一次洗涤。国歌乐响起,校园内依然是一片沉寂,可校园外却响起了农民工们嘹亮的国歌声。伴随着这一声声纯洁的国歌声,我心灵的污垢在一层层褪去。我犹如清夜闻钟,又如受了当头一棒。我和同学们挺直了自己的身体,唱出了国歌声……
人人头顶有一方天。农民工并没有因为社会上的某些歧视而丧失自己的天空。他们,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撑起了属于他们的那片天空,明净,辽阔,深远!
原评点:此文取材于学生日常生活,并放眼“人世间”,这是高中作文教学的根本导向。生活的溪流,一旦撞上礁石,就会激起令人心动的浪花,中学生应当善于捕捉这种“浪花”。此文作者,能把“自己”摆进去,可嘉! (居正中)
再评点:这是一篇被推荐出来的今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此文之所以被推荐为优秀也许正如原评点者所说的“取材于学生日常生活,并放眼‘人世间’”“ 善于捕捉这种‘浪花’。”我们此刻可冷静思考一下:日常生活中真会有这样的“浪花”吗?“一个高个子农民工不知怎么进入了我眼帘。大概是来不及找个相对平坦些的地方吧,他的双脚竟站在高低不平之处。一脚悬空,可他丝毫没有摇晃,仅凭一只脚死死地抓住了地面,其费力程度可想而知。他的脸上写满了‘辛苦’, 可是嘴角却带着笑容。”这样的一个“特写”(细节描写)会让我们觉得亲切可信吗?我宁爱他们手扶铁锨略带着艳羡的目光看着孩子们升旗的情形,也不相信作者在文章中所叙写的这阵式。因为它是不真实的!我们谁没见过农民工?谁看过这样的农民工?
这又让我想起了前不久看到的一篇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上的一篇优秀作文,名字叫《我懂得了爱》,大意是写自己跟妈妈闹了矛盾,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在饥寒难耐之时得到一个卖混沌的老太太送的一碗混沌,在狼吞虎咽中,感动得热泪盈眶,老太太此刻告诉她说:可是你的妈妈天天做可口的饭菜给你吃啊,可比我的混沌好多了啊。如此这般,她懂得了爱。这事情一样的不可信!因为我们见的卖混沌的老太太多啦,但没见过这样的!为什么鲁迅先生虚构出来的一个阿Q倒叫我们觉得就是自己身边的人,甚至就是自己呢?为什么范仲淹没有到过岳阳楼,倒让我们觉得他写的《岳阳楼记》就是真的呢?而我们同学在“生活”中采到的“浪花”,倒让我们觉得离生活那么遥远呢?前者是有生活的创造与想像,后者则是没有生活,为赋新意强造事!
生活中如真有“浪花”固然可喜,可是波平如镜的生活依然有她的诗意在,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去“体贴”生活。但无论如何我们不应去编造(可以想像)生活,这是写作的大忌,我们应以这篇“优秀”作文为诫!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