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志哀——借时评妙文学习语言和表达
- 资源简介:
- 约14240字。向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志哀 借时评妙文学习语言和表达
渭南市临渭区下吉中学语文教研组 王满仓
一、时评知识小集
1、概念:
①时评是评论时事的文章或言论。(《现代汉语词典》)
②时评是一种就目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体育、科技、娱乐等发表见解、看法、主张,提出观点和解决问题方法等的独特的新闻体裁,对维护社会稳定、激发国民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和指示努力方向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现实作用,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时评与述评类似,但还有较大的区别:时评更突出“评”,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指示性质;而“述评”更突出新闻性,重在“述”,重在读者对新闻、消息的全面了解,让读者了解事实真相,从而认同作者的观点、主张和看法。
2、种类:
①依据内容的繁简划分,有长篇时评和短篇时评;
②依据内容的性质划分,有政治时评、经济时评、文化时评、社会时评、教育时评、体育时评、科技时评、娱乐时评等。
③依据撰写人的不同划分,有公共时评(或叫做“官方时评”)和个人时评。公共时评主要是各个报社的评论员代表国家或社会撰写,就目前重大时事对全社会进行倡导,掌握舆论导向,弘扬社会正气。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就是最典型的公共时评。个人时评是个人就时事或某种社会现象发表个人看法、主张撰写的,其作用不可小视。个人时评的撰写不仅教育、惊醒、约束着作者本人,也能感染、教育、影响着读者,在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安定和解决现实问题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普及的今天,个人时评的撰写呈几何级增长,对于沟通上下情,联接政府和个人、实现公民管理国家事务,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④依据体裁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划分,有两大类:一类以议论说明为主,其目的在于发表观点、看法、主张,或者指出问题的解决办法、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一类以抒情为主,目的在于呼吁、感染人们,集聚社会力量,解决目前的重大问题。有关汶川地震的大多数时评就属于这一类。
⑤依据语言风格的不同划分,有两大类:一是平实型时评,(也可叫做“本色时评”),一是文采型的时评(艺术时评)。关于汶川地震的大多是时评就属于“文采型的时评”。
3、时评的语言特点
语言表达究竟有什么样的特点,是与表达的目的息息相关的,有什么样的表达目的,就有什么样的语言特点。这里主要谈谈文采型时评的语言特点。
(1)平实型时评以朴素、简洁、明了为主,不摆花架子,富于逻辑性,思维缜密。
(2)文采型时评目的在于调动、激发、感染读者,具有富于激情、多用修辞、句式灵活、词采丰富、文采斐然等特点。为达到这样的语言特点,这种时评往往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时而议论,时而抒情,时而描写,时而记叙,争取最大限度感染读者。在这一点上,文采型时评很像演讲稿,只不过这样的演讲稿不面对听众,是以静态形式面对读者的。
让我们向汶川地震遇难同胞志哀,学习精彩的时评,掌握时评的写法,品味时评的语言,并探究其语言和表达的特点吧!
二、例文鉴赏
1、我给总理打满分
2008,命运多舛的中国,再次经历了天地无情的磨难。从年初的半壁江山凝冻,到5月的半爿国土摇动,人们在翻天覆地中感受了大自然的残酷,承受着“冰天血地”的苦难。危难之中,一位老人用他的身影和言行感动了全中国。
几天来,人们从电视画面上看到,当大灾难到来时,已经66岁的温总理只身来到灾区,来到地震现场,来到最危险的前线。始终坚守在一线,与灾民在一起,与救援队伍在一起,冒着余震和风雨,顶着来自天上和地下的压力,指挥抗震救灾。用他那愈来愈疲惫但却透着坚毅的身影感染和影响身边的人们,震憾着全国人民的心。
当我们得知,总理是在为应对世界粮食危机的严峻形势,深入河南南阳,考察农业和粮食生产储备的情况,返回北京刚下飞机,尚未回到中南海的途中,得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便立即折返机场直飞四川灾区的情况后,不禁更加为之感动。
从电视画面上,我们看到,他不顾个人的安危,经常出现在坍塌的建筑前;他走过的地方,山上的巨石还在疯狂的滚动;他一次次的告诫身边的人们,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抢救生命;他告诉孩子们,这是灾难,你们活下来了,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他常常眼含热泪,面对生者和逝者;他告诫人们,在大灾难当前时,一定要团结,团结才能战胜灾害。……我们看得出来,他有很多话要说。几天来,他不断地用他特有的语言鼓励大家,安慰灾民……他的嗓音已经变得嘶哑了。我们同样能感觉到,他也很着急。有很多不如意,让他愤懑。听说,向来温文尔雅的总理发脾气了,这是人们没有见过的。他要求救援队伍想尽一切办法推进到地震中心去,面对困难,他说,你们是人民养活的,你们看着办吧。说完,他扔下了电话。
从电视画面上,我们知道,他始终没有离开过震灾现场。他应该在那里度过了几个不眠之夜。他总是紧蹙着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