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写作素质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5/25 22:43: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620字。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写作素质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其主渠道是创新性教学。作文如做人,作文能力是人的多方面的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如何把创新教育落实到作文教学中,是我们目前必须探讨的课题。
  一、模仿,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有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作文题,学生都拿着笔在想、在写了。有个学生把手伸进抽屉,掏出一本什么书,偷偷地翻看。老师走过去悄悄从背后看了一眼,见他看的是语文课本。学生像做了什么错事似地赶紧把课本送进抽屉又拿起笔来装作要开始写的样子。这局面真令人酸楚。没有人反对登山者使用拐棍,为什么学生在作文时要作些借鉴反而偷偷摸摸的?难道提倡作文创新就要反对模仿吗?
  有一个基本观点,人们常常忽视。那就是作文是一种技能。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吕叔湘先生对这一点说得更形象:“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摹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   这些话,应该成为我们作文教学的座右铭。
  承认作文是一种技能,那么这种技能的形成就必须遵循它自己的形成规律。从技能形成的过程来看,人类的技能无一不是从模仿开始的。由模仿到感悟,由感悟到创造。这是技能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规律。语言的学习,从幼儿张口发音的模仿,到说话的模仿,只能一点一点地长进。写字也是从模仿开始的。惟独拿起笔来“作文”了,这模仿的教学反而成了希罕事。普遍不予以重视。不仅被轻视、忽视,还被歧视。不少人认为“仿”不是“创”,认为仿写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低级的练习活动,甚至把它视同    “抄袭”不屑一顾。想叫学生的作文篇篇都具有创作的特征。要求学生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出现点模仿的痕迹就大加挞伐。孰不知,学生恰恰是很需要踏过这层台阶在语言文字上打打基础的。模仿的实质是叫学生在拿起笔来写的时候,也从各各方面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古人开笔之前,已背书背了好几年,背了许多东西。现在,学生读的就不算多,背的尤其少,再缺少模仿的练习就想叫学生作文过关,有这种可能吗?这种作文教学局面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这种跨越了一个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不是违背了技能形成的规律?
  老一辈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很重视模仿。张志公先生说:“需要正确处理模仿和创造的关系。模仿,是学生的必经之路。不仅初入学的孩子爱模仿,中学生,大学生,以至早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都在有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他在评论前面引用的吕叔湘先生的话时说道:“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这些观点是超越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