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例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5/30 21:01:55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420个字。
  新课导入例谈
  后河中学范小丽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授课也是这样。
  新课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重要的一步。良好的导入像戏剧的序幕,让学生心驰向往,像巨大的磁石,具有强大的作用力,让学生倍受吸引,像投石于激浪之中,让学生启开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炬-------“一粒沙里见世界“,虽然它是一个小小的开头,却熔铸了教师的智慧,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新课导入的方式林林总总,精彩纷呈。在语文教学这片土地上,他们犹如一株株奇花异草,弥散着诱人的芬芳,焕发着灿烂的光彩。青随笔者漫步那几垄花畦,采撷那片片馨香吧。
  一、“一波才动万波随”
  1、明知故问。陈炼老师讲《变色龙》时,首先说:“今天我们学《变色龙》,变色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接着又问:“这篇课文就是写这种动物的吧?”学生回答:“不是,是写人的。”老师说:既然是写人的,为什么要用‘虫’命名呢?这个名字真令人费解!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师这样明知故问,就最大限度的刺激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课本的学习。又如《荔枝蜜》,我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吃过荔枝蜜吗?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介绍荔枝蜜的说明文吧。”学生马上就站起来反驳:“不是说明文!不是介绍荔枝蜜的!”我接着问:“哦,不是啊!那它是什么体裁?写了些什么呢?”为了驳倒老师的“错误观点”,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们的那种兴奋急切的心情,那种群情激昂的氛围,简直是想压也压不住了。我抓住时机,稍加疏导,整篇课文的教学就在教师轻松、学生活泼的情景中瓜熟蒂落了。
  2、石破天惊。有位教师在教《鲁提辖拳达镇关西》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鲁提辖,男,39岁,膀大腰圆,满脸络腮胡子。因三拳打死镇关西,畏罪潜逃,若有人捕获前来开封府,或首告到官,可得赏钱一千贯。”这种悬赏缉拿的“告示”一出,下面的学生就炸了锅,纷纷为鲁达鸣不平,且为他辩护:“鲁达无罪!镇关西罪有应得!”在辩护过程中,教师注意掌舵、调控,水到渠成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3、背道而驰。喜爱新事物是青少年学生的共性,只有灵活多样的手法才能让他们对语文课始终保持新鲜感和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陶行知)。我在教《谈骨气》时这样设计导语:“民族英雄文天祥失败被俘后,元朝多次派人劝降,但他坚决拒绝,宁能死也不动摇;古代有个穷人,饿的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喂,来吃!’穷人拒绝了这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宁可饿死,也没吃着嗟来之食;民主战士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从这三个中国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的感情被激发起来,慷慨的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我马上就因势利导:“是的,从这三个人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