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250字。2008年高考作文猜想:八个题目,思路引擎与范文引路,还有精彩点评。
ldj
2008年高考作文猜想
1.冲动与理智
[命题预测]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冲动总是伴着激情,于是,作曲家谱出磅礴雄浑的乐曲,诗人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画家挥就绚丽多彩的画卷……冲动是泪水的倾泻,是心火的喷礴,是血液的奔涌。创造,需要冲动!
几乎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要受到命运之神的捉弄:几多痛苦,几多折磨,几多险境……对无上崇高生命的虔诚,为了明天生活的色彩斑斓,我们必须保持一种理智。理智让我们沉静如水,理智让我们澄清迷雾。生存,需要理智。
请以“冲动与理智”为话题写篇文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引擎]
这是个二元话题作文,无论用什么文体进行写作,不能只谈“冲动”或只谈“理智”;换句话说,行文必须论及“冲动”和“理智”两个方面。以下不完全地归纳出几种立意的走向,仅供同学们参考:①先论“冲动”带来恶果,再论“理智”结出硕果。②不能凡事都“理智”,该“冲动”时还得“冲动”。③该“冲动”时应该要“冲动”,但更多的时候还应该“理智”;即便是“冲动”,也应该是“理智”制约下的“冲动”。
[范文引路]
理智有时是冷漠的代名词
现在的人十分讲求“效益”,投入前总要把风险核算得清清楚楚。在危急面前,有理智,讲策略,是必要的,但还是要有点血性和冒险的精神。我们可以把风险压缩到最小,却永远不可能一点风险没有,如果都以自己毫发不损为前提,没有丝毫的热情,缺乏应有的冲动,那还有’“尚义”吗?那还有“勇为”吗?
2005年,在成都打工的19岁女孩罗玮瞒着父母,捐出了自己一半的健康肝脏,用以救助患肝硬化的陌生大姐廖红霞(1971年生,四川省蒲江县松华乡人),为此她荣获该年度三农人物公益奖。罗玮的精神无疑是十分高尚的,正如颁奖词所说的那样:“她不认识她!但她们‘肝胆相照’!‘心地光明同日月,诗歌如海共潮音。’一朵娇艳的花,一个十九岁的农家娃,一道大善与大爱的人性的光华。以命救命,以心换心,感天动地,日月双悬,可歌可泣!”
对于罗玮的举动,通常的看法是精神高尚但不值得提倡。原因很简单:人们共同认可的道德标准是“利人可以,但决不能损己”。说句实在话,这种道德标准相对于过去提倡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应该说是更现实、也更人性化了,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双利”固然好,但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爱心不是以牺自身代价换取的呢?只不过代价大小不同罢了。
衡量利益得失是一种理智,奉献爱心总有几分的冲动。但只有理智的人生毕竟缺少灿烂的火花,过于理智会让你事事不敢越雷池一步。真正的高尚不是施舍余恩,而是牺牲自身的利益。我们可能做不到崇高,但我们应该理解崇高歌颂崇高。假如我们只为名利而做事,“舍身取义”岂不是骗人的古训?雷锋岂不是不可理解的“傻子”吗!
理智有时是冷漠代名词。在种种善意的规劝下,罗玮也犹豫过。如果她因此而退却了,廖红霞也许就会在绝望中走完她的人生之路。这样的结局对于我们这些“理智”的人,该是多么冰冷的感觉啊!现在这位女孩终于坚定地走了过来,如果说她有动机,那也是爱心遇到孝心,高尚感染高尚!一烛生命之火燃作两支灯芯,实现了将爱的世界照得更亮更温暖的心愿。这不是挺好吗?为什么我们非要从光明中找出阴暗来呢?
有一种情怀,淡如轻烟,却能长久而执著地散发着暖人的温馨。有一种感动,默无声息,却能让我们为之心酸并为之泪流满面。
[精彩点评]
1.观点辩证。行文伊始,先是以“在危急面前,有理性,讲策略,是必要的”作铺垫,肯定“理智”的作用。接着笔锋一转:“没有丝毫的热情,缺乏应有的冲动,那还有‘尚义’吗?那还有‘勇为’吗?”点出全文核心——该“冲动”时还得“冲动”。2.富含哲理。大家可以咀嚼三、四两个自然段。3.事例典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