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00个字。
平等对话,快乐点播,开放学习
-------北大附中重庆实验学校中学部语文教学工作期中总结
涂利军
北大附中的教育理念是“为孩子一生负责”,那么,我们教师怎样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呢?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们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孩子的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常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什么样的生活呢?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我们不但要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关于教育中的“人”的研究。“人的问题”是几乎所有的研究的基本前提和基本目的。于是在我每天的工作、生活中,我有了以下的思路:
一、准备好一份好心情,展现给学生一个“阳光、自信的我”,这是语文课堂实现“平等对话”的前提,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每天清晨,从我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我就在酝酿一种情绪:我自信、我快乐。然后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出租车司机,一直延续到课堂。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在老师的情绪感染。我把与高中学生的关系定位为“共鸣”,跟我的初中学生的关系定位为“亲情”。
每节课上,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扑捉学生的情感,注重教材、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课文内容、对生活、对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甚至包括我的服饰……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自信、快乐的我”。“亲其师,信其道”,慢慢引导学生走入我们的“共鸣”阶段。
2、师生彼此尊重、平等对话,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老师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前三分钟展示;老师或图片演示、或故事引入、或古诗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