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640字。
一、高考作文真题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二、作文题目分析
“不要轻易说不”是一个充满了辩证色彩的题目。与07年的作文“传递”相比,今年的题目难度稍高,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新课程标准》的考查要求又往前迈出了坚实的一小步。
从题目的表现形式上看,命题者采用双重否定句式,这在以往的高考作文命题中是没有的,这样的命题形式具有新颖性,避免了猜题、压题、套题,为公正、公平选拔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题目本身就是一个观点。这种观点型的命题作文,实际上就是考生作文时的中心。虽然有较强的限制性,但有利于考场作文的评判。一般来说,这种题目比较适宜写成议论文。从审题的要求上看,审题的关键是两个破题点:一是“不”字,思考时一定要把口语中的“不”字延伸到一种生活或工作的态度,因为“不”代表的是一种否定性的态度或处事方式。二是“轻易”,它是全文中最“辨证”的一个角度,因为从哲学上看,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说“不”和不说“不”,其实并不必然意味着“正确”和“错误”,关键是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了“不”字,这才是“正确与否”的关键所在。例如: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习惯性地”表示否定的态度。因为当“否定的态度”成为困难面前的“习惯表达”,成为我们贪图安逸、回避责任的借口时,“不”字的作用是破坏性的;当“否定的态度”成为规避风险、保护合理利益的“保险杠”时,“不”字的作用将是建设性的。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是否“轻易”地说出“不”字。“轻易”是指一般性的观念和评价,而“不轻易说不”是指要超出一般性,有自己的思维和处事方式。我们不能轻易地说出“不”字,即使一定要说,我们也必须说出“深思熟虑”后的“不”字,“轻易”一词是审题的关键,是作文的重心所在。未能理解到这一点,审题就出了偏差,作文水平就不可能上高档次。从写作的范围上看,题目宽泛,可写的范围很大,有利于对考生思维宽度和深度的考查。“不”可以理解成“不行”“不要”“不做”“不能”“不想”“不好”,其内涵是很丰富的。“轻易”可理解成“轻率”“随便”“不慎重”等等。所写的东西可大可小,可抽象可具体。大可以关乎国家、民族、社会,小可具体到个人和某件事情。例如:可以结合到今年以来发生的大事件,如:藏独、雪灾、奥运、地震等,使自己的作文具有浓烈的时代色彩。也可以写自己的中学生活,最关键的是要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写出自己的思考,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命题的意图上看,题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鲜明的导向性。现在的年轻人太习惯说不,说“不”好不好呢?对这个问题要辨证去看。因此,题目能启发考生对此深入思考,帮助他们成长,引领他们走好未来的人生之路。
三、作文评改启示
1、评改情况概述
据广东语文科评卷组组长柯汉琳介绍:今年共有1150名老师参与了语文科组的评卷工作,其中650人专职改作文,人数创历年之最。经过最终统计,全省作文共有18个满分,但比去年的26个、前年的50多个数量下降,在文体上,选议论文文体的人数最多,占到90%,选记叙文的占到5%。
2、满分作文概述
原因:一是学生的语文水平有待提高;二是今年作文题内在逻辑要求严密,部分考生未将重点落在“不要轻易”这个点上,思维能力要加强;三是和评分制度有关。广东从去年开始采取二评、三评做法,一篇作文两个老师同时打到60分是很少见的,满分自然比往年要少了。今年作文成绩平均分是40.37分,比去年的39.62分高出约1分,但呈现“两头轻,中间重”的态势,一类卷占约10%,四类卷占约1%,约80%考生集中在二、三类卷,距离拉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