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中考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7/17 20:31: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5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小题,约21150字。答案讲解非常详细。
  2008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2小题。第一部分l至3页,第二部分4至8页,第三部分第8页。全卷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
  2.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并交回。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34分)
  一、(6小题,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陨落sǔn    束手无策shù    繁衍yǎn    参差不齐cī
  B.睿智ruì    重蹈覆辙chè    拮据jí     根深蒂固dì
  C.明媚mèi    浩瀚无垠hàn    嬉戏xī     怡然自得yí
  D.娴熟xián   恪尽职守gé     憔悴jiāo   玲珑剔透tī
  2.下面是一份抄写常用词的作业,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序号 例    词
  A 潮汛 点缀 侧隐之心
  B 懊脑 阔绰 更胜一筹
  C 赈灾 闲遐 语无伦次
  D 锋峦 涟漪 众志成城
  3.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      。
  ②有的家长认为子女阅读课外文学名著、参加社会活动就是      ,这种观点失之偏颇。
  A.不言而喻   不学无术    B.不可思议   不务正业
  C.不可思议   不学无术    D.不言而喻   不务正业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甲队在最后一分钟大举进攻乙队时,被乙队断球反攻,最终攻破甲队大门。
  B.善于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文学作品,往往生动传神,寓有艺术感染力。
  C.造型独特的北京奥运主会场——“鸟巢”,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想途径。
  D.遭到特大雪灾破坏的南岭生态系统,至少需要三十年时间才能基本全部恢复。
  5.依次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3分)
  媒体公开发表的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在66岁时为自己写的《墓志铭》①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②身与名,一起臭③诙谐且富深意,足可传世。
  ① ② ③
  A :“ …… 。”
  B :‘ , ’。
  C “ , 。”
  D :“ …… ”。
  6.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保持语意不变,可适当增删个别字词。(3分)
  以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著称,在通风、隔热、防风、防雨、防潮等方面都极具特色的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
  二、(2小题,15分)
  为积极参加广州市“中华之魂”中学生古诗文诵读大赛,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的活动内容。
  7.诵读与积累。(8分)
  ⑴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②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⑵选出下面句子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⑶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沉舟侧畔干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困于心衡干虑而后作,                。(《<孟子>两章》)
  ④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⑤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⑥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8.理解与运用。(7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