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40字。
一波才动万波随
——浅谈新课改形式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
相云
内容摘要:
一、 总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精髓。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真正形成“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需要老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而其中“课堂导入”环节更是重中之重。
二、 分论
我在平时教学中非常重视导入环节,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则。
1、趣2、境3、情4、意5、新
三、总结: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使课堂形成“一波才动万波随”的效果。
正文: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精髓。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真正形成“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需要老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而其中“课堂导入”环节更是重中之重。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就像一粒小石子,虽然小,却可以击中学生的“心湖”,激起朵朵涟漪,形成“一波才动万波随”的局面,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一个完整的课堂导入应具有五方面的作用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可以说,课堂导入的好坏直接关联到一节课的成败,值得我们去反复推敲。我在平时教学中非常重视导入环节,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则。
一、 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就要通过各种手段诱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以启动和活跃,从而造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这是导入的关键。
高一上学期在给学生讲解《奇妙的对联》这项内容时,我先给学生出了一副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这是袁世凯死去时有人写的一幅讽刺性对联,我问学生,这副对联有什么含义。“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马上说:“这什么对联呀,根本就对不上。”我明知故问:“是吗?我怎么觉得有些地方也能对上呀?”学生说:“‘千古’和‘万岁’能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