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80个字。
初中作文指导课案例《描写的奥妙》
课例研讨:描写的奥妙
郑桂华
描写是写作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初中作文训练和作文评价的重点内容。一篇记叙文,如果没有足够的描写,或不会描写,会被扣去很多分,因此,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总是反复提醒学生要注意描写。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的作文教学,基本都是沿用“教师出题目,提要求——学生写作文——教师讲评”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过程普遍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靠学生一次一次的习作摸索,自己“悟道”。比如作文里的“描写”,教师每一次差不多都要求学生要“写具体”,“写生动”,有的教师也能讲明白“什么是具体、生动”,但是,在作文指导课上,针对一个具体的描写片段,教学生“怎样做到由不具体、不生动到具体、生动”,教师往往就语焉不详了,更缺乏定点的、带有方法意义的,可以操作性的训练。因此,作文课上,同样的描写要求教师会重复多遍,学生作文中描写上的问题同样也出现多次,作文教学的投入产出比相当低下,而会描写的学生、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也往往不认可其作文水平是在课堂里由老师教出来的。
教师要改变描写教学这种笼统地提要求,抽象地做指导的现状,是针对“描写”这个训练点,找到一条具体的教学路径,设计一排排台阶,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具体的训练,使学生对描写的认识,一步一步由不知到知,不会到会,不精彩到精彩。
下面是我在初一班级指导“描写”训练的课堂教学实录的一部分,代表了我在作文教学过程化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师:刚才几个同学们谈了对我的印象,观察还是很仔细很准确的。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会描写吗?会描写的人请举手。
(没有学生举手。)
师:(对刚才描述老师模样的学生说)你怎么没有举手?
生:我不会。
师:你刚才不是描写过老师吗?这说明你会描写,实际上你们都会的。下面我们来尝试一下。
(投影:一幅鸭子游水图)
师:看到这幅画面了吗?
我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其他同学在纸上写,我要看你们到底会不会描写,看你们描写得怎么样。写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好,开始!
(学生写)
我们来看黑板,左边第一位同学,请把你的作品读一下给大家听。
生:画面上有一个湖,在水里,有两只小鸭子游来游去地玩耍。
师:第二位同学。
生:在清澈的水中,有两只可爱的小鸭子,他们你追我赶地嬉戏。
师:第三位同学。
生:在清澈的水面上,两只淡黄色的小鸭子在自由自在地游着,他们看上去很悠闲。
师:请坐。大家看三位同学写到的共同的东西是什么?
生:鸭子。
师:共同的是鸭子,这个能不能少?
生:不能。
师:那么为什么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