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二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阶段考试卷
- 资源简介:
- 共22题,约9820字。2007-2008学年宿州二中高三年级阶段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l题至12题),第Ⅱ卷(第13题至23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户牖 ( yǒu ) 白垩 ( è ) 逡巡 (qūn ) 巨缁 ( zī)
B. 惮赫 ( dá ) 鲵鲋 ( fù ) 醴泉 ( lǐ ) 夭阏 ( yǖ )
C. 掊击 ( pǒu ) 龟裂 ( guī ) 葛絺 ( chī) 不啻 ( chì)
D. 蠹虫 (dù ) 棺椁 ( guǒ ) 帝喾 (gào ) 鲲鹏 ( kū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松弛 度假村 甘拜下风 言必信行必果
B.部署 化妆品 两全齐美 风马牛不相及
C.通缉 绊脚石 声名鹊起 有志者事竞成
D.宣泄 霓红灯 怨天尤人 前有车后有辙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今年我国将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向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促进教育公平,“学有所教”图景日见清晰,真是大快人心。
B.对北京而言,2008年奥运会不仅是一场运动会,它将宣告古老的北京以美轮美奂的公众形象登上当今世界舞台,消除人们对中国的陈旧认识。
C.春节前,50年一遇的大雪肆虐大半个中国,雪灾与冰冻让行走在返乡途中的人们感同身受,一次次暴雪的阻挡,使他们深深体会了人间处处有真情。
D.商周时期的一些青铜器上,常镌刻有“子子孙孙永宝有”的字样,它告诉人们。珍爱和保护文物,是祖先的遗愿和后代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京沪高速铁路是我国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运行速度最快,也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
B.首都新机场四年建成速度惊人,是继青藏铁路和三峡工程之后中国第三个引起世界乃至西方特别是英国关注的工程。
C.“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影响力与份额正稳步扩大,李宁服装和奇瑞汽车等给全世界的消费者带来了更美好的生活享受。
D.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飞行状况表明,卫星设计稳定,性能合理,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多项突破。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辩论会结束后,冠军队队长找到老师,激动地说:“多蒙鼎力相助,不胜感谢!”
B.这本《求医不如求自己》是您家母拜托我在北京买的,请您交给她老人家好吗
C.我们家家教很严,自小令尊就让我读《三字经》《弟子规》,告诫我要规矩做人。
D.这次作文大赛不是当堂写作,你务必参加,大胆写稿,不妥之处我自会斧正的。
6、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值得我们重视。含有音译成分的外来词有:(一)纯音译,如布丁;(二)半音半意译,如千瓦;(三)音译加类别,如卡片;(四)音意兼译,如俱乐部。
下列外来词依此顺序排列的选项是:( )
A.嬉皮、啤酒、吉他、华尔街 B.吉他、华尔街、啤酒、嬉皮
C.吉他,嬉皮、啤酒、华尔街 D.啤酒、吉他、华尔街、嬉皮
二、(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和而不同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普遍和谐。为实现和谐的
追求,中国文化提供了两大法宝,一是“和”,一是“中”。
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互相关心、与人为善、推己及人,以
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为贵”一词出自《论语》,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主张借
礼的作用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
想,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和”与“同”是中国文化所关注的一对含义不同的范畴。早在西周末年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过所谓“和同”之辩。“和”是众多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同”是简单的同一。《国语•郑语》记载,史伯在回答郑桓公“周其弊乎”的发问时认为,西周最大的弊端就是“去和而取同”。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史伯这样区别“和”与“同”:“以他平他谓之和”,就是说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得其平衡,叫做“和”,“和”能产生新事物,所以说“和实生物”;“以同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