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550个字。
双流县二00八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双流县初三毕业会考)
语文
四川双流合江初级中学高贞富hjzxgzf1
温馨提示:
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第Ⅰ卷共2页,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Ⅰ卷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请注意答题卡的横竖格式。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6分)
一、基础知识(共10分,每小题2分)
1. 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我陪伴他长吁(xū)短叹,帮助他将衷(zhōng)情吐露。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qīng)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xiào)。
C.不幸的峡谷,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像德都的高山堰(yàn)塞(sè)湖“五大连池”那样。
D.我们看她忽而张目嗔(chēng)视,表现出叱咤(chà)风云的盛怒。
2. 下面句子文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论他正义的愤怒多大,总会过去,脑羞成怒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泰。
B.从那以后,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遐想,遨游在美妙的梦境中。
C.可是,恶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
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成了奴隶.
D.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
②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③它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
A.归结衰弱沉湎B.归结衰减沉浸
C.归咎衰减沉湎D.归咎衰弱沉浸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一层层鳞次栉比。
B.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C.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
D.今年,我国先后遭遇雪灾和大地震,但多难兴邦,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最终克服了灾难造成的巨大困难。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救援队的同志们团结一致,舍生忘死,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
B.学校图书室购置了许多出版社新近发行出版的中外名著。
C.5月31日是第21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主题是“无烟青少年”。
D.通过这次抗震救灾,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乐其志此乐何极
B.期在必醉失期当斩
C.或置酒而招之一食或尽粟一石
D.颇示己志寻向所志
7.下面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亦不详其姓字
A.安陵君其许寡人B.其一犬坐于前
C.其真不知马也D.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8.下面对所选文段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文章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突出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C.文中的五柳先生虽然“好读书”,但只满足于了解文章大概,而不能作深入理解。
D.文章末段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这是对先生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第Ⅱ卷(其他类题型,共84分)
三、翻译、默写(共12分)
9.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译文: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10.请用课文原句填空(自选四句填写)。(4分)
(1)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2),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3)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
(4),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5)而现在/乡愁是。(余光中《乡愁》)
(6),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1.根据下面的提示或语境填空(选做其中两个小题)。(4分)
(1)杜甫的《登楼》诗中有一名联:“,。”此联通过写景,囊括天地,纵览古今。
(2)避世往往是古代部分知识分子保持独立高洁人格的一种选择,但是也有不少人则选择了像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写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