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180字。关于“社会”题材的作文训练,有素材积累,有题例指导,并附有强化训练。
第三节 社会篇
金牌教练精讲
文题展示一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融”有融化、融合、融洽……之意。冰雪化作春水是“融”,人际关系和谐是“融”,文化交流、思想沟通是“融”……请以“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审题导引
材料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解释了“融”的基本意思;第二句话由三个分句构成,分别从自然、人际交往、文化与思想三个方面解释“融”的含义。两句话之间基本上为总分关系。
材料给我们提示的信息有:(1)解释了“融”的基本含义。(2)提示了写作角度和内容。即写这篇作文,将“融”界定为“融化、融合、融洽”都是在话题范围内的。更具体一些看,可以写自然之“融”,人生之“融”,社会之“融”,文化之“融”,思想之“融”……凡是在这个范围内的能够保证审题的正确性的均可。
从话题类型看,这是一个概念类的话题。从信息量来看,这是一个独词的话题作文。
概念类话题作文可分为独词型、词语型和短语型三种基本形式。独词型又可分为名词类,如“网”“桥”“窗”等;形容词类、如“安”“杂”“忙”“累”等;动词类,如“挤”“比”等。词语型可分为名词类。如“财富”“美德”“色彩”等;形容词类,如“温馨”“诚信”“善良”等;动词类,如“合作”“回家”等。短语型主要指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如“精神家园”“人际关系”“人生的寄寓”等。从这个话题看,“融”可以理解为动词,也可理解为形容词。
这篇作文成功的关键是“化大为小”。所谓“大”,就是“融”;所谓“小”,就是材料中对“融”的解说。如可在“融”上加上一个字,构成一个新词,如“融化、融合、融洽”,就可以作为立意的角度。“化大为小”的第二个层面是选择范围,如自然、人际交往、文化交流、思想融合等。
选好了角度和范围,就该考虑文章的立意了——确立文章的主旨。
如何确立主旨呢?首先要选择自己感受深刻的内容,其次要考虑这个话题适合表达的内容。如。如果有感于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就可选择“如何融洽人际关系”的角度立意,阐发融洽人际关系的意义作用以及怎样使人际关系融洽;如果有感于现代社会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问题,就可从“文化交融”角度立意,阐发在现阶段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构建新时期的新型的本土文化的意义;还可从人与人思想的沟通与交流的角度立意,谈个人如何融入集体当中,干群关系的融洽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师生关系的融洽对确立新型的教育理念的意义等。 从文体选择来看,可以写成阐述式、社会生活评论式、论辩式议论文,也可以讲述与同学、父母之间的关系怎样达成融洽的记叙文,还可选择写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不管选择什么文体,一要考虑自己的写作特长,二要考虑哪一种文体更适合表达自己的观点。
审题误区
这道作文题目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二:一是对话题的内涵理解不准,造成无限制扩大概念的外延。出现偏离题意的现象;二是不能“化大为小”,在一篇文章中。自然之“融”、人生之“融”、社会之“融”、文化之“融”、思想之“融”面面俱到,表面看文章紧紧围绕着“融”展开,实际上文章缺少一个明确的主旨。
文题展示二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切都是可以突破的。但人们首先要突破的是自己的头脑和思想。我们穿越历史,从刀耕火种走来,走向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我们走出蒙昧和贫穷,走向文明和富强。我们穿越文化隧道,从诗经到唐诗,从唐诗到宋词。我们突破的是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