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120个字。
2008年河北省中考作文试题审题需注意的问题
一、200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作文试题如下: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那一刻,我们(2)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要求:①如果选择题目(1),先把题目补写完整;②文体自定;③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④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二、分析
审题,是作文应考的第一步,通过审题可以明确可以写什么内容,在此基础上作者才有可能考虑写什么内容好,在写作内容上作出取舍,进而确定怎样写才好,作出写作策略的抉择。尤其是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考试需要作者准确把握试题透露的信息。下面以2008年河北省中考作文试题为例对审题策略作简要说明。
1、是“那一刻,我们”,根据要求①“如果选择题目(1),先把题目补写完整”可以知道,这个题目属于近年比较时髦的半命题作文试题。
那,指示代词,指示比较远的人或事物。后面可以跟数词、数词加量词,或直接跟名词。
一刻,指短暂的时间;片刻。
我们,代词,称包括自己在内的若干人。
以上是从题目提供的三个词语的角度理解题目。
从语法的角度分析这个题目,“那一刻”一般作状语,交代故事发生的条件、环境诸因素;“我们”在题目中根据作者补写的内容可以做主语,如“那一刻,我们不哭”;也可以做定语,如“那一刻,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我们可以采取下面的方式弄清这个题目的要求:
“那一刻”而非“这一刻”,是要求我们写过去发生的事,应改写成回忆性的文章;“那一刻”而非“那二刻”“那三刻”,是要求我们写发生在过去某一时间段内的事,而不能写过去几个时间段内发生的事;这一时间段应是短暂的“时刻”,而不应该是漫长的“时期”,否则就不能称为“一刻”。
“我们”而非“我”,要求文章的主人公是包括“我”在内的一个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的群体;“我们”而非“你们”“他们”,要求文章采取第一人称的写法。
“那一刻,我们”而非“我们”,要求文章必须清楚地交代“那一刻”这个规定的条件或环境,也要叙述“我们”这个大于“我”的群体在这个规定的条件或环境下的种种行为;不仅如此,“那一刻,我们”而非“那一刻,让我们”,要求文章重点写“我们”这个大于“我”的群体在这个规定的条件或环境下的种种行为,而不是重点写“那一刻”这个规定的条件或环境。
读出了以上的要求,大概可以算作了解了这个题目下可以写什么了。
2007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目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50分)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一位智者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
他们的话都道出了反省对于成长的意义。请你以“反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题目自拟;⑧文体自定;④不少于600字
(写成诗歌应不少于2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今年河北省中考作文试题是以“反省”为话题,从命题的角度看,有三个显著特点:①关注精神世界,针对性强。②材料和话题结合,稳中有变。③命题更加宽泛,有话可说。
二、分析:
1、关注精神世界,针对性强。
如果说2006年“财富”话题,侧重于外在东西(时间是财富、知识是财富等)的话,那么今年“反省”话题更侧重于内在精神生活。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遇有不顺心的事,就指责社会,埋怨家长、老师,很少从自身找原因,缺少自我解剖、反省、归纳的意识。命题者凭着他们敏锐的眼光,洞察到我们教育的缺陷,从学生成长、自我教育角度命题,关注到考生精神世界,引导他们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摒弃假、恶、丑,追求真、善、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点上,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实质。
2、材料和话题结合,稳中有变。
今年沿用了2006年话题作文形式,但有别于去年。作文题引用了曾子和智者的两句名言,尽管是简短的名言,但也是材料。话题作文中提供的材料,能帮助考生认识话题、拓展视野、激发思维,能做些必要的提示和启发,对话题有所限制。“材料加话题”,是目前流行的作文命题形式。纯话题作文虽然审题障碍少,难度低,考生不致离题,但由于话题范围广,开放度大,给评分增加难度,不是最优选择。材料和话题相结合,才更具有生命力。
3、命题更加宽泛,有话可说。
“反省”这个话题,要求考生写的非常宽。不仅写反省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还可写反省对国家成长、民族成长、党派成长、企业成长等的重要性。考生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能下笔。这种开放式作文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可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