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25 8:18:0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710字。
  京剧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
  一、课题界定与支撑理论
  1、课题界定
  “校本”指课程开发活动是学校发起的,并在学校中实施的。强调对学校及当地社区资源的利用,特别是学校与校外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它涉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如学校组织结构优化、教师在岗培训、教育资源选用和社区参与等多种相关措施。“校本”主要落实、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
  “课程”是一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使得学生获得知识、参与活动、丰富经验。从本质上说,它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因此,课程不仅是一种过程,一种结果,而且还是一种意识。
  “开发”是一项计划、方案的具体细节的确定,既包括一项制定好了的计划,也包括这项计划中具体内容的确定。
  我们认为,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界定在字面上务必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学校为本;二是课程开发。在内容上,必须考虑到校本课程开发所隐含的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假设。与此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国情、语言习惯以及小学教育的实际。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把“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
  2、支撑理论
  校本课程发展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在许多国家成为课程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成为教育改革的口号之一。我国校本课程的实施尽管起步较晚,但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在20世纪80年代,课程多样化的问题已引起课程学者的关注。有学者指出,课程开发有国家、地方、学校三个不同的层级,但一般趋势是,学校在课程开发中起着创造性的作用,课程开发的主体是第一线的教师。因此,要有扎根于学校的以学校为主体的课程开发。个别学者还对“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改革”作过介绍,指出学校肩负着为青少年安排学习经验的特殊使命,因此,根据学校的实际去解决本校课程问题的改革方式应得到极大重视。
  90年代以后,教育学界开始认识到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吕达教授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小学课程的三级管理构想,主张中央、地方和学校各司其责。随后,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三级课程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于是,校本课程开发问题开始受到关注。课程学者们围绕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本质、特征、价值、条件、制约因素、类型、操作模式、评价等进行了理论探讨,这就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在教育政策层面,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