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13张,简洁概括,跟教案配合很好。教案约4700字,共2课时。
《论语》十则教案
衡东欧阳遇实验中学 李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2.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
3.能熟练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2.通过分类整理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归纳的能力及习惯。
3.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其成为反省自己的镜子。
2.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积累重点字词,疏通课文;背诵课文,阅读其它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确,我国两千年多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如今在联合国总部里悬挂着从《论语》中摘录的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说明当今世界,《论语》在治理天下方面还用得着。治理天下如此,治理一国,一省,甚至一校,一家也是如此,治理个人的一身一心也是如此。可见《论语》是不可不读了。
二、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