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40字。
画笔一转,人物凸显
——人物描写方法专题解读
【技巧点拨】
文章是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中心的,而社会生活又以人为主体(生活就是各种各样人物的活动),因此,人物描写就成为记叙类文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人物描写不仅能做到具体生动、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且它还能够鲜明地表达作者的爱憎,深刻地揭示文章的中心。
现就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人物描写及其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作一简略的分析。
一、语言描写,凸显人物的性格。
语言也就是说话,俗话说,“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牢牢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也就把握住了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如《故乡》中杨二嫂出场后有这样几句台词:“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读到此,我们不得不佩服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功力,虽是简短的几句对话,一个尖酸、刻薄、爱贪小便宜的市侩形象便跃然纸上。
二、动作描写,透视人物思想感情。
恩格斯说:“人物的精神品质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怎么做”指的是人物的行动,离开了行动,就很难显示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朱自清《背影》中的一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段人物描写,只用了几个动词(探、攀、缩、倾),便具体、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买橘子时爬月台动作的艰难,传达出慈父的舐犊深情。
三、外貌描写,表明作者的态度。
人物的外貌包括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写这些方面的特征,常为了加深读者对人物生活经历及生活状态的认识,并以此表明自己的爱憎情感。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有这样一段外貌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