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30个字。
依循意象渐入意境
——浅谈古典诗歌鉴赏方法
作者:邱玮
【内容概要】
古典诗歌鉴赏一直是中考的重要题型,侧重从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以主观题型为主。此文针对中考的古典诗歌鉴赏方法作一番浅述,以期为考生与执教老师提供些帮助。
【关键词】
诗歌意象诗歌意境想象
【正文】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对古典诗歌的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中考重点题型之一。由于古典诗歌离我们年代较远,大多有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学生很难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下面我就古典诗歌鉴赏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拙见:
一、让学生依循诗歌的意象,体验作品的情感。
“意象”一词,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刘勰《文心雕龙》篇中就有“窥意象而运斤”一语。意象,简言之,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外延极广的概念,除了诗人以外,可以是植物,如花草树木;也可以是动物,如飞禽走兽;可以是一切自然景观,在特定情况下还可以是人。用南宋词人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就是“万象皆宾客”。
一般来说,物是客观存在的,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也就是刘勰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因此,所谓意想,就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物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等均已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而是浸染了词人的哀伤与愁思。又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杏花春雨”等意象,它们是主观情思和客观物象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新物”。
(一)意象的归类:
1.不同意象表达同一情感。如:
表离别的——杨柳/兰舟/长亭/芳草
表思乡的——明月/沙鸥/古道/深夜
表爱恋的——杏花/红豆/桃花/红烛
表孤苦的——梧桐/细雨/孤雁/鸳鸯
表高洁的——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明月/玉
表失意落寞的——浊酒/残阳/荒芜/落叶/孤舟
……
2.同一意象表达不同情感的。如: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衰败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