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者”和“不幸者”的争论——语文教学应关注人性美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2/18 17:54:5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10个字。
  “幸运者”和“不幸者”的争论
  ——语文教学应关注人性美
  重庆市万州区柱山中学周先锋
  笔者学校一次优质课竞赛,一位教师教学杨绛的《老王》一文(《老王》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老师在课堂布局谋篇,匠心独具,课堂的高潮直指文章的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这样认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对课文的终极解读。同学们众说纷纭,老师左冲右突,始终无法融化思维的坚冰,最终在老师的强制牵引下达成共识——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我觉得,这样的引导定位,学生根本就没有能够深入体会到充斥于整个文章中的人性的光辉,更不要说语文塑造学生心灵的目标了。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只为了欣赏别人,更应该让自己也成为别人欣赏的对象。而语文教学终极目标就着让人变得有知识修养、有品位、充满着人性美。而这一切的实现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网上的一些报道更让我觉得在学生中进行人性教育的重要性:在“希望工程”、“光明工程”以及各种救灾捐助的报道中,一些媒体经常有这样的特写镜头:捐助者一副救世主的嘴脸,受助者满脸的感恩(有的还夹杂着卑微)连接他们的中间是放大100倍的支票。还有屡见不鲜类似这样的评论:谁谁接受若干年或者若干钱物的捐助,可是连一封感谢信都没有。甚至有受助者如是说:“我接受别人的捐助,是成全成功者的虚荣和名誉。”面对当下的社会生活,对“愧怍”的理解不仅仅是课堂解读的问题,而是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了。
  语文是一门灵性飞扬、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综合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就是给学生一双审美的眼晴,引导他们欣赏生活、珍爱生命、感知人生的真、善、美,培养明是非辩美丑的能力,培养健康纯洁的情感,形成高尚的人格。语文教学中“润物细无声”的人性之美,应该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彰显。
  如果语文教育工作者能沿着新教材的指导思想,着眼于人的价值,提升人的精神,引导学生对人性美的追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触及了学生的心灵,完成了塑造高尚灵魂的伟大工程。爱因斯坦说:“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