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8张。附文字稿,约9090字。
人教高中语文课标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课标教材培训学习讲座
上饶县二中叶丽英
大家好!
在座的都是经验丰富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今天非常有幸能够坐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上次新课标教材培训点滴体会,以求教于大方之家。下面的内容,可能很枯燥,但不管怎么说,是我学习所得,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编写的指导思想和设想(幻灯片2)
(一)坚持“守正出新”
守正:就是严格遵循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注意继承我国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制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考虑中学语文课程和教材的改革的循序度和使用面。没有全盘推翻以往的教材体例,也没有轻易改变以往的教学内容,非常注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教师的教学难度,和现行教科书过度衔接较好。必修传统篇目35%,选修中古诗文传统经典课文65%。一句话,就是不求新奇特,不全面推翻以往体例,保持衔接。
出新:从整体面貌上看,主要表现在落实新理念,吸收现代教育科学的理论方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从教学角度看,注意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紧密结合的特点,在内容体例和呈现方式上不拘一格、新颖活泼,并留有选择空间开发余地,体现选择性。
从学生角度看:适应当今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扎实的基础性和灵活的选择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很好的避免了教师面对排山倒海般涌到眼前的新理念和新教材的冲击时那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二)构建“立体系统”,体现内容的综合性和体例的模块化
这也是这套教材的一个主要特色。“综合性”是指:
第一,教学目标的综合。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中包含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而过去的教材更关注“知识和能力”目标。
第二,课程内容的综合。教科书中包括语文学科本身各种要素的综合(如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耕种语文要素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与跨学科内容的综合(各种文体——文学类文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等各类文本的综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内容的综合(合作探究、阅读延伸、社会实践等种学习方式的综合),以及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综合(强调知识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第三,过程和方法的综合。教科书力求让学生体验多种学习过程,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各显神通,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模块化”是指: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注意遵照语文学习的规律,用语文的基本要素构建模块化的教学系统。
一方面是“化整为零”,把整个教学内容系统分解成不同模块。如每册中均包含“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同时每一部分又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如“阅读鉴赏”安排了不同类型的文选,又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表达交流”分成不同专题,再包括相关内容单元,从而适应教学安排的需要。
另一方面又“聚零为整”,在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各个不同模块可以灵活组合。例如在“阅读鉴赏”部分学习“情感与意象(必修一第一单元现代诗歌)”单元时,就可结合学习“表达交流”部分中的“朗诵”专题;学习“情节与语言(中外小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