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610字。
2009年广东东莞市高三摸底测试六大校改卷标杆作文
Suhaiping
【原题回放】
一个人、一个民族只关心眼前的事情,是没有未来的。能够经常“眺望远方”才是有希望的。请以“眺望远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9.1.15.东莞市统考标杆作文
一、内容等级,根据立意和有效材料的充实两个点评分:
一等文,切合题意,材料能有效支撑观点,并达到丰富充实的要求。
二等文,符合题意,材料能有效支撑观点,并比较充实。
三等文,基本符合题意,材料较有效地支撑观点,不够充实。
四等文,偏离题意,材料不能支撑观点。
二、表达等级,从结构、语言和书写三项评分:
一等文,结构完整清晰,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有文采,书写工整美观。
二等文,结构完整清晰,层次较分明,语言流畅,书写工整。
三等文,结构较完整,层次不分明,语言较流畅,书写较工整。
四等文,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语病多,书写杂乱。
三、发展等级,参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综合评定,有一点突出即可。
四、扣分原则:
缺题目扣2分;字数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400字以下不超过20分,200字以下不超过10分;每个错别字扣1分,从第二个算起,最多扣6分。
1号文
由小叮噹想到的……
东莞中学 王俊达
《小叮噹》是一部日本动画片,每集都会出现一件很神奇的、来自二十二世纪的法宝。对于这部动画片,国人持两种意见:一部分人认为,什么时光机之类纯属胡思乱想、浪费时间;又有人认为这是好东西,如果一个民族连想像力都没有了,就注定会灭亡。
是的,想像,就像是一种极目远眺的行为,但人类却一次次依靠这种极目远眺,把远得只存在于脑海里、想像中的东西,变成了手中的、身旁的东西。
但是,也得先看到那些东西。
古代有这么一个书生,为了鞭策自己努力读书,把“低头半尺”刻在书桌上,意为默默低头忙碌于半尺书台。书生的老师知道了就笑话他:“若无举头万里,何来低头半尺?”要是不时常抬头看看万里之外的终点,在这半尺上再怎么忙碌,也只是原地转圈而已。
不看看万里外的目标,只低头奔跑,除了撞树,就只有在原地不断转圈直到累死。
无独有偶,西方探险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也体现了这一点。在鲁滨逊流落荒岛,为生存而耕作时,也无时无刻不在远眺大海,看是否有船只经过,他也因此而获救。试想,若鲁滨逊一直低头劳作,又怎能发现带他回到文明世界的船只?最终,怕是会老死荒岛吧?
可笑的是,我们的大清皇朝正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例。手捧四大发明,膜拜天朝上国,带着“西方因四大发明才得以发展”“夷人之技皆源于中国”的观念,把西方打上“蛮夷”标志,然后踢出去,关紧国门。那些坐龙椅的和戴乌纱的全然看不到远处的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和代议民主,日复一日地数着几钟粟、几两金、几亩地……
可惜的是,现今仍有不少人抱着这样的观念。他们熟知历史:黑火药轰倒了欧洲封建君主,指南针发现了新大陆,文艺复兴全靠造纸术和印刷术,赵州桥比西方早八百年,圆周率比西方早一千年……要是我们一直背着这些“光辉”的历史,我们还能直起腰、抬起头来看远方吗?恐怕只会低头转圈吧。
我站在这里;
现在和未来各占一半;
用望远镜看着远处的自己;
用后视镜看着现在的自己。
【评分】58
【简评】内容上,本文从国人对一部日本动画片的争议入手,指出“想象”即人类一种极目远眺的行为,引出对话题的论述。正文部分用了正反两面三个例子,充分论证“眺望远方”对于个人事业成功、战胜困境乃至国家兴亡的重要意义。作者对题意理解准确,文章的思想性较强。章法方面,作者能将日常生活与话题自然结合,不事雕琢,娓娓道来,自然流畅,整篇文章给人一气呵成之感,结尾的诗歌画龙点睛,耐人寻味。本文体现了作者比较老练的写作功力。
个别句子还显得稚嫩生涩,书写不够工整。
2号文
眺望远方
东莞高级中学 何汝森
眺望远方,你会惊叹“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壮美,你会惊讶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你更会沉醉于“飞来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是的,眺望远方,不要只关注眼前的事物,因为更美好的东西在远方等待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