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70字。
巧设结尾立意升格
――如何设置好一个故事的情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小小说的小、新、巧、奇的特点,了解情节设置对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2.学习设置小小说结尾的方法,以此为突破口,升华小小说主题。
3.培养学生推断能力、想象能力,增强谋篇布局意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猜续小小说结尾,掌握情节设置方法。
2.评点学生作品的结尾,修改以使主题升格。
情感与态度:
1.通过学习小小说结尾设置的技巧,使作品主题具备更高雅的审美取向、更深刻的透视和思考,符合时代大主题。
2.让学生在创作中观察生活、审视社会,树立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勇毅、宽容、诚信等美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故事引出: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吊足胃口。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今天我们就以小小说结尾的设置为突破口,学习巧设结尾,制造情节的波澜,升格主题。
二、以《项链》为例,学习巧设结尾的方法:
《项链》以精巧的构思著称的小说,它的结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1.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一是玛蒂尔德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十分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
二是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
三是当玛蒂尔德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帐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这说明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文章的结局是个天大的误会,既出人意料,又入情之中,令人拍案叫绝。
巧合兴波:
无巧不成书,巧合就是事情凑巧相合,是运用生活中的偶然因素巧妙地结构情节。这种偶然又是寓于必然之中的。
主要情节处处是巧合:偶然巧得教育部长请帖、巧于女友佛来思节夫人处借项链、乐极生悲舞会碰巧失项链、到店里恰巧发现一模一样的真项链、还完债后在公园巧遇佛来思节夫人知赝品……真是巧上加巧,集巧之大成。
2.由情节挖主题:
思考:如果去掉了这一结尾设置,主题会怎样?
明确:如果去掉了这一结尾,小说主题停留在玛蒂尔德为自己的虚荣心差不多葬送自己和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