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诺贝尔情结”导写及例文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3/4 8:53: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00字。话题作文“诺贝尔情结”导写及例文
  叶茂樟
  【话题聚集】
  诺贝尔奖设立已有百余年,中国人百年的奥运梦都圆了,但国人的名字却始终没有出现在诺贝尔奖的名单上。面对新一轮诺奖的揭晓,内心酸涩的国人早已习惯从名单中尽可能梳理一些聊以自慰的因素。更有一些中国文人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模样,认为中国人不能过分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这是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科学评价活动。
  事实上,国人向来不缺对诺贝尔奖的热情。这些年,关于国人与诺贝尔奖发生联系的新闻或者说小道消息,从来就没有停歇过。从鲁迅到王蒙,再至安徽省诗人叶世斌的自娱自乐,似乎诺奖尤其文学奖总是与国人擦肩而过。
  如何缩小我们与诺奖之间的差距,中国人何时才能走近诺贝尔奖?面对国人情深似海的“诺贝尔情结”和难以掩饰的尴尬,你的看法如何?请你以“诺贝尔情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这是个思辨性极强的话题,写作时要先梳理出自己的观点。明确诺贝尔奖不只具有荣誉意义,更是一个国家尖端科技实力的反映,因此对国人的“诺贝尔情结”,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以此淡化诺贝尔奖的科学意义显然无济于事,我们更应该反思当前的教育制度和科研制度,乃至整个国家的人文环境。在当今这个浮躁而功利的社会,是不可能培养出大师的。真正的大师需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治学精神,更需要有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科学可以没有国境,但科学家有祖国。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理解国人难以言说的“诺贝尔情结”,另一方面更需要优化育人环境,奋起直追,不断创新,勇攀世界科学高峰。这些都是对诺贝尔奖的基本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写作时不要面面俱到,抓住一点深入剖析即可。
  【素材放送】
  一、诺贝尔及诺奖获得者语录
  1.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
  ——(瑞典)诺贝尔
  2.人间最可怕的是一知半解而又以通达自居。
  ——(奥地利)罗伯特•巴雷尼,1914年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
  3.不要死读书,要把握住一点学术心得,终身研究。
  ——(美籍德国)詹姆斯•弗兰克,1925年物理奖获得者
  4.搞科学的人,一定要坚持这样的信念,学无止境。
  ——英国 约翰•道格拉斯•科克罗夫特,1951年物理奖获得者
  5.一般的推测,并非研究者唯一可行的的道路。以自己的行动去开发脑子才更为有趣而且有益。
  ——(瑞典)特斯坦•威塞尔,1981年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
  6.我不知道是否会得诺贝尔奖,但我知道我要公开说些什么。我想提出杀害儿童的战争。我认为这是我们时代最可怕的事情。文学也是一种提示这个悲剧的手段,将其置于舞台的前方。在巴黎,人们最近将妇女雕像掩盖,以谴责对阿富汗妇女的自由权利的践踏。这很好。也可以在所有的儿童雕像的心上画上一个大红点,提醒大家在巴勒斯坦、在拉丁美洲、在非洲某地,一个儿童被子弹打死了。而大家对此都默不作声!
  ——(法)克莱齐奥,2008年文学奖获得者
  二、事件速览
  1.鲁迅曾拒绝诺贝尔奖提名
  其实早在1927年,瑞典人就打算提名鲁迅,鲁迅干脆说了句不配:“……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