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80字。
2009年河北石家庄市毕业班质量检测(二)
“令我感动的曾经”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河北饶阳中学 李占永
2009年石家庄市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二)的作文试题:
请以“令我感动的曾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这让我们联想起2008年石家庄市一模试题的作文,那次也是一篇命题作文,是“请以《珍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看来石家庄市的命题人也比较敏感地把握住了最近两年高考作文发展的趋势。2008年虽然在全国试题中没有出现命题作文,但全国其他自主命题省份作文中,命题作文数量有增无减。去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2008年高考必须关注命题作文》,谈到了高考作文发展的这一发展趋势,但是汶川地震突袭似乎改变了很多。再者,高考试题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也是大势所趋,材料作文自2006年出现,连续两年考查呈现出比较好的现象,逐渐改变了话题作文出现的弊端,所以2008年继续以材料作文的方式考查也在情理之中。至于2009年高考作文,我们仍然说,绝对不能忽视命题作文的训练。
一般人认为命题作文好写,因为审题没有难度,学生有话可说。学生们也普遍忽视命题作文,觉得审题层次太低,写不出新意,无法施展才华。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纵观最近几年高考,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中的“话题”,学生在审题立意方面还是存在很多不足。就本次考试“令我感动的曾经”这一题目来看,学生并没有抓住写作重心,以致要点不突出,中心模棱两可。
“令我感动的曾经“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曾经”,强调发生的事件,或呈现的感情出现在过去,这一点容易把握,关键是这一短语中的“偏”的部分,这里有两个限制:一个是“令我”,其关键词是“我”;另一个关键词是“感动”。总起来讲,这篇作文的写作要点就凸现为“曾经感动我”或者是“我感动曾经”或者说“我曾经感动”等逻辑关系。这几种关键词的组合事实上已经明确了写作的思路和立意的角度。在这三个词语中,无疑“感动”是情感特征,是文章需要重点展示的思想内容,即挖掘“曾经”的事件中令人感动的中的真、善、美,挖掘出“感动”的缘由。
另一个词语“我”指明了主体对象,是“我”而不是“我们”,更不是“他”或“他们”,即“我”受到了哪些感动,“我”体会到了生活中哪些美好的感情,为此“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为之将怎样做。
从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曾经”这一要点没有问题。但是,“我”和“感动”这两点则有偏废,顾此而失彼。一方面没有挖掘出“感动”一词里深层次的哲理,而只是泛泛地谈论“某某人、某某事令我感动”,或者“我感动了”;另一种情况是泛泛谈“我”的确感动了,但没有展示我受到了哪些感动,这些感动对“我”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对“我”产生了哪些意义,“我”的所思所想为此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显得空泛,乏味。即使语言华丽,事例充分,也不能达到写作要求。
同样,《珍藏》一文,中心语是“藏”,即“收藏”,但文章写作要点明显要突出“珍”的含义,突出“珍”的价值。所以,“令我感动的曾经”一语概括,就是“我感动了,而且我要行动”。
命题作文题目简单明了,有一个更为严格的统一的标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限于同一个标题,在此基础上立意成文,有很强的可比性,可以很准确的检测出考生的写作水平。这方面有着其他形式的作文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命题作文并不像我们想象的容易写,它同样需要明确的审题意识,需要准确的分辨能力,需要更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