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3/8 19:58:1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30个字。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作者:丁 波
  [设计思想] 
  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的一篇小品文,仅84字,言短而意蕴丰富。初二的学生学习它并没有字面上的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本设计拟从文中的一个“闲”字入手,以一字“撬开”整篇文本的阅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苏轼处逆境而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引入相关的资料,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
  [教学目标] 
  1、正确诵读文章,熟读成诵;
  2、抓住关键词句,引用相关资料,深入解读文本;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看文章题目,你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时间、地点、事件、体裁)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切文章题目,没有主题先行的导语,没有哗众取宠的煽情,朴素无华中直指课文内容,赢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 
  二、疏通与诵读
  (大屏幕打出没有断句标点的原文)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文章断句,朗读。
  2、打开书本,对照书本进行朗读。
  3、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章意思。
  解衣欲睡 欣然起行 念元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设计意图:文章短小且文字浅显,宜于初二学生进行断句训练。学生在断句过程中,理解了文意,掌握了朗读节奏,强化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一举多得。疏通文意,为下面的赏读张本。) 
  三、赏读
  文章记叙了作者与友人一次月夜游赏的经过,如果从文章中提炼出一个关键词,大家会选择哪个? 
  预设准备:“闲”。
  2、找找他们的“闲”,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他们的“闲”? 
  预设准备:
  入夜即睡,闲也;见月色美好,欣然起行,闲也;看松柏影子如此仔细,闲也。赏月的只有两人,别人都是忙人,用别人的忙来反衬两人的闲。唯其闲,才夜游,才赏月夜之景。
  3、那么,这里的“闲”到底是什么意思?课文下的解释是“清闲的”,你有何看法? 
  预设准备:
  ①清闲的:苏轼当时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张怀民也是被贬谪到黄州,挂了一个闲职。他们“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所以清闲。
  ②有闲情雅致的:并不是所有清闲的人,都会有如此雅兴。现代生活中有很多闲人,他们宁愿把时间掷在搓麻将、玩游戏之上,是想不到安静喜悦地赏月的。可见,这里的闲还是“闲适”的闲、“闲情雅致”的闲。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有理。但更多的要学生理解到闲情雅致的闲。) 
  4、有参考书说这个“闲”除了上面说到的两层意思外,还有对自己被贬谪的牢骚不平,有愤激,有悲慨。你的看法如何?可以结合文中的语句或苏轼的身世来分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