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必修一
- 资源简介:
- 约13660字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必修一
第一单元
一、学习目标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
1、了解五四以来中国新诗既继承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又不断接受外来影响的特点,借助诵读,体味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语言,提高文学鉴赏力。
2、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3、学习用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陶冶性情。
二、要点解读
1、《沁园春•长沙》上阕写景,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橘子洲头美丽壮观的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回忆与战友们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的不平凡岁月,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敢于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2、《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因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这首诗写得含蓄朦胧。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象征,它是美好的却又是迷朦而不可及的。表现了诗人孤独、消沉的情绪。
3、《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母校的一片深情。对康桥的赞美,其实就是对岁月的感慨,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
4、《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呈献给自己保姆的一首颂歌,也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表达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三、学法指导
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情感与意象。在鉴赏这些诗歌时,一方面要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要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体会诗歌的情感,应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生平及思想和诗歌的表现手法等;要广泛阅读,培养对诗的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还要有意识地体验生活,增加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
意象,“意”是指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是指形象、物象。欣赏一首诗,要注意体会诗中描写的意象的特点。《再别康桥》中的“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大堰河──我的保姆》对大堰河辛苦劳作的生活场景的描写,以及《雨巷》中的“丁香”“姑娘”,这些意象表达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情感,形成了诗歌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
第二单元
一、学习目标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
1、领略古人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欣赏和借鉴其叙事的艺术。
2、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领略纲举目张、化繁为简的简洁之美,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掌握一些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二、要点解读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著。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的言行,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得当。《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春秋》作传,所以被称作“春秋三传”。
2、《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讫汉武帝,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等,共130篇。鲁迅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识记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特别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识记;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学习古文叙事简洁、生动的特点。
三、学法指导
学习文言文第一要读,熟读,要背诵、默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宏文巨制浩如烟海,文化巨擘灿若群星。进入了中学教材的古文都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公认的经典篇章,所以一定要熟读成诵。读古文,一要读音正确,读准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 二要注意停顿。只有正确理解文句意思,理清了语句层次,才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 实际上,诵读和理解有时也是一个同步进行的过程。
学习文言文,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领略纲举目张、化繁为简的简洁之美。要注意:①着眼于全篇抓关键;②着眼于文意理思路;③着眼于作家看态度。
第三单元
一、学习目标
本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
1、学习散文饱含深情地描摹人物的音容笑貌,叙述人物的行为事迹的方法,通过对这类散文的阅读增长见识,明辨是非,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