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70字。
“看日出”材料作文佳作评析示例
(2009年东城区期末考试作文)
黎明时分,在德国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歌德在给他亲密的朋友写信:“我拼命工作,不接待采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惜时如金的歌德为什么把看日出当作每天必修的功课呢?
有人认为,如期而至的朝阳昭示着责任,告诫人们要忠于自己的角色。
有人认为,瑰丽绚烂的早霞散播着欢欣,提醒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诗意。
有人认为,活力四射的旭日解释着重生,劝慰人们暗夜之后会有新的希望、转机。
有人认为,旧时相识的太阳唤醒着记忆,嘱咐人们珍藏那些曾经的美好、温暖。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阅卷总原则:
1.作文题目中列举的“责任,欢欣,重生,记忆”都可以写,无高下之分,如果学生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合理联想也可以,分数不会受影响。
2.立意优先,首先按照文章的主题是否准确清晰来确定类别等级,然后依次考虑内容,语言,结构来上下浮动。
3.必须结合材料,尤其是好文章和提出其它联想的文章。
作文评分参考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60—51分) 紧合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5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又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即可得55分以上。
二类卷(50—38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44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个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44分以上。
三类卷(37—25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31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内容单薄、语病较多的文章只能在31分以下
四类卷(24—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说明:缺题目减2分。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就减1分。
一类文(上:57—60分)
【考场作品】
待到晨光浮眼
瑰丽的早霞如彩色的画笔,为天际染上绚烂的一笔。木屋中的歌德又轻轻掀起帘角,用明亮的晶莹的眼,望着冉冉上升的红日。他面色红润了,眼光变得更加澄澈了。
中国的古人讲究“修身”,“修身”乃陶冶情操修养性情的过程。大自然正好赐予了他们修身养性的环境和资源。正如歌德之红日,为他的坚守事业,淡泊生活提供着恒久的动力。
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每天清晨手持锄犁踏入田地,每日“采菊东篱下”,以菊为友,保持着悠然而恬淡的心,使自己的心境超然于世俗的车马和凡尘的喧嚣。他抛弃功名利禄,抛弃赞誉和追捧,惟要这自在和安适,快乐且清闲,因为这心灵的修炼才是生活的本分。
诗人王维曾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清丽的文字倾泻出来他体味孤独,与月为伴的修炼过程。幽静而深邃的竹林里,孤身一人弹琴长叹。他的愁思和怨语只给月听,求得与月的共鸣。这是坚持高洁和皈依自然的心。
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爱猫,也是如此吧。看着猫儿在茅檐上轻捷的行走,在阳光下打盹儿,在树梢上静卧,或是轻轻抚摸猫儿软软的毛,碰碰它凉凉的鼻子,似乎这才是他安逸和慰藉的来源。在那孤独的年代,坚守孤独的事业时,猫儿才是他的精神的支柱,使他豁然而练达。
庄子曾言,“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应保持虚无、恬淡的情怀。这情怀是生活中不能少的。坚持这种情怀就好比歌德守其日、陶潜采其菊、王维诉于月、老舍爱其猫。我们的本性既然属于自然,就要在自然中修炼自己的心性,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坚定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才是生活最本质最重要的。林清玄曾说“心美万物皆美,情深万物皆深”。只有完成了在自然中心灵的修炼,我们才能以豁达而深刻的视角放眼世界,发现美好,才能更好的生活吧。
所以,每天清晨,第一道耀眼的光芒射入窗子时,请睁开双眼,安然地接受和等待它将灿烂和美好注入你的内心吧!
参考意见:思想深刻,知识丰富,意到笔随。
一类文(中:54—56分)
橙色记忆
朝阳缓缓的升起,旭日的火红伴着洒下的金黄,融成满目的橙色。连昔时如金的歌德也将看日出当成每天必做的功课,也许,就是这象征着温暖的颜色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