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580字。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章写作
考点探究•复习指津
【考纲阐释】
《考试说明》规定“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说明》没有单独指出文学类文章的写作要求,但《说明》在对“基础等级”“发展等级”的解说中,已包含了对文学类文章写作的要求。
1.符合文体要求 “高考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高考中的文学类文章主要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考生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借助人事景物等具体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文学类文章的主要特征。记叙、描写、抒情是文学类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作为一类文体,考场文学类文章主要包括通讯、特写、回忆录、游记、散文、书信、日记、小小说等文学色彩较浓的文体。
2.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文学类文章重在显示作者的才情,而感情是才情的核心要素,感情贵在真诚恳切,不能矫揉造作,忌讳无病呻吟。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世事,不能局限于个人生活的狭窄的圈子,以偏概全,偏激片面;要把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融入群体和社会之中,表现多数人的共同感受。通过具体的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把抽象的感情具象化,把自己的感情准确、细致、充分、生动地抒写出来。
“思想健康”是文学类文章立意的大前提,它包括正确的社会观、积极的人生观、鲜明的是非观和爱憎分明的感情倾向等。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健康、积极。
3.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要求言之有物,不以假话、大话、空话填充文章。“中心明确”就是一篇作文要有一个清晰明白且确定不移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率所有的材料。
4.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 文学类文章的人事景物等形象,要让读者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这就要求作者对人物和景物展开具体生动的描写。在人物描写中,要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在景物描写中,要通过展示特征性细节,写出景物的特征,把握其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在叙事类文学作品中,要把事件的过程叙述具体,对于能够突出中心的细节,要加于铺叙。
“意境深远”主要指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的“意”与“境”融合,或是景物与抒情结合,情景交融;或是象征隐喻,含意深远;或富有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规律•方法】
文学类文章的写作可以从形象、感情、表达等方面突破。
一、立象尽意,用意蕴丰富的画面承载思想和感情
用鲜明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人生是文学类文章的本质特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形成了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理解,这些感悟和理解往往是一种抽象的观念和判断,或者是一些带有强烈情感体验的人物和场景,我们要把这些内容传达给读者,可供选择的途径只有两种。其一,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方式推演出这种观念和判断,论述类文章选择的是这一途径。其二,向读者再现生活的原貌,让读者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