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00个字。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广西贺州市信都中学莫月莲
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所有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都属美学范畴。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所指的就是人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及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语文教学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因为语文教材内容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它们蕴含着无穷的美的因素。然而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他们的审美大多只是一种直觉,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处在一种初级阶段,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语言,有针对性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美,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尝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理解美;二、欣赏美;三、想象美;四、创造美。
一、理解美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认识这些形象的美与丑、善与恶,是教学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主要从两方面来启发学生。
1、通过比较形象,理解美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让学生通过比较反衬,来发现文中人物的美与丑,在不断揣摩、理解中更能感受到美的形象。如泰格特的《窗》这篇课文,本文通过对同病房的两个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的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小说中的两个人物进行对比和比较,在对比和比较中体会靠窗的那位病人心灵的美,不靠窗的那位病人的心灵的丑,培养学生去追求美,批判卑鄙丑恶。语文教材中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而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和比较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体会形象,理解美
体会形象,就是通过朗读或品味课文词语,使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中去寻求和感受人物的的形象美,并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心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