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90字。
《窦娥冤》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塑造了光彩照人的窦娥形象,戏剧冲突尖锐、扣人心弦,悲剧的魅力经久不衰。
戏剧是语言的艺术,本文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抒情色彩,因而教学中把诵读作为首要环节,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切实感受人物心理,仔细体会剧作的情味,为深层探究做好铺垫。
现实主义是关汉卿剧作的一大特色,但是学生对人物悲剧命运的认识往往肤浅,他们回答“社会黑暗”,就是贴了个标签,并未真正深入文本语言内部,用心去感受作品的魅力。基于此,我设计了主问题引导下的探究教学方式,即全课由三个主问题构成,主问题的设计力求迅速提挈全篇的学习,能奋力搅动学生的思维。三个问题主次分明,逐层深入,虚实结合,一步步引导着学生深入探究作品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分析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培养学生深入挖掘人物性格的能力。
2、解剖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领会悲剧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对元代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有清醒的认识。
3、欣赏本色的语言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赏析悲剧艺术的美。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阅读老师分发下去的有关元杂剧知识和《窦娥冤》全剧剧情的相关材料;
2、学生熟悉课文,理清全剧的情节结构。
一、导入
中国古代作家灿若星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为数不多,关汉卿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典戏剧作品浩如烟海,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的只有一部——《窦娥冤》;
直到今天。人们遇到难以诉说的冤屈时,还常说一句话“简直比窦娥还冤”。
二、谁解窦娥女——赏析悲剧形象
主问题:在前文中,窦娥是一个苦命人,是一个遇事能忍则忍的弱女子。这样一个人,一步步被逼上绝路,面临死亡的时候,她的性格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1、朗读全文
第一场
指导理解感情基调(怨)。
齐读。
第二场
指导理解感情基调:临刑时,见到唯一的亲人了,窦娥的感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悲)
分角色朗读。
第三场
指导诵读:临死前她不是哀叹求饶。而是发誓愿,该用什么语调朗读?(怒)
教师范读。
2、请学生谈一谈:在窦娥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时候,你感受到她的性格有什么发展?
学生发言,教师随其回答进行深层启发。
(1)反抗性突出,集中表现在[滚绣球]一曲和三桩誓愿上。
深层启发提问:老百姓遇到冤屈也会呼夭喊地,窦娥的不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