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课外阅读资料《读书》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作文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5/2 9:05:1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000字。
  【新闻评论】
  新京报:灾情或有大小,人的价值永恒
  中评社香港9月2日电/《新京报》今天发表题为“灾情或有大小,人的价值永恒”的社论表示,灾难以灾难的方式继续,疼痛以疼痛的方式绵延。汶川大地震刚过百日,2008年8月30日16时30分,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再发6.1级地震。截至9月1日11时,地震共造成36人死亡,506人受伤。
  社论指出,刚刚经历过“5‧12”汶川地震的中国,又将如何承受这样的悲伤?无论如何,各级政府及组织已经紧急投入到抗震救援中。这是我们在悲痛中依然能够看清的良知与责任的方向。的确,从震级与损失或灾情而言,“8‧30”攀枝花地震远不及汶川大地震。但这不是我们不去关注、不去承担的理由。因为截至目前在“8‧30”地震中罹难的36人,他们每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并不会比汶川69226名死难者低。那每一个一瞬间失去亲人的家庭,他们的悲伤,并不比汶川地震那些痛失亲人的家庭轻。那每一个仍然急需帐篷、板房、棉被、食品的灾民,他们于惊魂之后的渴望与希冀,并不比经过汶川地震的灾民们少。
  因此,在这样一片依旧余震不断的大地上,我们期待的来自国家、社会乃至每个同胞的责任与爱心,也与汶川地震期间没有两样。
  社论又表示,不是因为汶川,所以才关注攀枝花。是因为生命的价值所在,所以才休戚与共。如果说在汶川百日,在那曾经灾难的现场升起的祭祀的烟火中,我们曾经担心遗忘。那么当“8‧30”攀枝花地震发生,我们则必须坚定而明确的是,灾情或有大小,人的价值永恒。
  灾情仅仅是丈量苦难的方式,绝不是衡量人的价值的尺度。我们的人性与美德,绝不因为灾情的大小而表现迥异。而人的价值,不光体现于身陷灾难中的人们的生命价值,更体现于人们在对于灾难的共同面对与承担中。骨肉不能相弃,生命因为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才拥有尊严与价值。
  社论认为,对每一起灾难的承担,都将成为人类文明的背书。即使是在汶川地震死难者百日之期后,当我们回首“5‧12”所激起的举国同悲的力量,守望相助的信心,还有无论是那“黄金七十二小时”之后坚定的救援,还是三天哀悼日的国旗半垂、共此国殇的致哀,抑或在灾区重建与心理重建中体现出的关切与细致,那所有曾经在灾难中闪现出的人性光辉与责任担当,依旧令人动容。这一切也足以让我们相信,在废墟之上,必定有一种价值生长。所谓“民胞物与”,不弃不离。至关重要的是对“生命至上”文明法则的期求,对“以人为本”政治伦理的追循。这些,与死难者的数字无关,与地震的烈度无关。
  社论说,以一只有力的手,救苦救难,握住废墟之下已经微弱的呼吸,并且抚慰所有受伤的心灵与肉身。在今天,让我们像祈祷汶川地震的人民那样为攀枝花祈祷。灾难或许在不断考验着人们情感的承受力,但也同时在不断提升人类文明与思想的更大共识。当我们能够承担每一起灾难,我们将不惧怕任何更大的灾难;当我们能够分担每一个人的痛苦,我们将减少痛苦;当我们能够担当所应担当的一切,我们将有能力也有勇气防患于未然、处之以泰然。只有当人的价值永恒,我们才可能拥有超越任何苦难的信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