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上海语文高考徐汇区二模考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5/3 22:34:2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600字。
  2009届上海语文高考徐汇区二模考试卷
  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7题。(21分)
  ①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另一代的最重要机构。同过去相比,在今天就更是这样。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使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的承担者角色削弱了。因此比起以前来,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全要在更高程度上依靠学校。    
  ②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来把最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是这种看法并不正确。知识是死的,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在青年人中发展那些有益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消灭个性,使个人仅仅变成社会的工具,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因为由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这些人把为社会服务看作自己最高的人生问题。    
  ③但是人们应当怎样来努力达到这种理想呢?是不是要用讲道理来实现这个目标呢?完全不是。言辞永远是空的,而且通向毁灭的道路总是和侈谈理想联系在一起,但是人格绝不是靠言语,而是靠行动来形成的。
  ④因此,最重要的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初入学的儿童第一次学写字便是如此,大学毕业写博士论文也是如此,简单地默记一首诗,写一篇作文,解释和翻译一段课文,解一道数学题目,或体育运动的实践,也都是如此。
  ⑤但在每项成绩背后都有一种推动力,它是成绩的基础;反过来,计划的实现也增长和加强了这种推动力。但同样是工作的动力,可以是恐怖和强制,是追求威信和荣誉的好胜心,或者也可以是对于对象的诚挚兴趣和追求真理的愿望,也就是每个健康儿童都具有的天赋和好奇心,只是这种好奇心很早就衰退了。同一工作的完成,对于学生的教育影响可以有很大差别,这要看推动工作的主因究竟是对苦痛的恐惧,是自私的欲望,还是充满快乐和满足的追求。这里有极大的差别,对学校的教育价值关系也极大。
  ⑥我以为对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了学生们的健康感情、诚恳正直和自信心,它制造出的是唯唯诺诺的人。
  ⑦而好胜心,或者说得婉转些,是期望得到表扬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没有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一个人希望得到他同类赞许的愿望,肯定是社会对他的最大约束力之一。但在这种复杂的感情中,建设性同破坏性的力量密切地交织在一起。要求得到表扬和赞许的愿望,本来是一种健康的动机;但如果要求别人承认自己比同学、伙伴们更高明、更强有力或更有才智,那就容易产生极端自私的心理状态,而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害。
  ⑧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以及同它有关的选择理论,被很多人引证来作为鼓励竞争精神的根据,有些人还试图伪科学地证明个人之间这种破坏性竞争的必然性。但这是错误的,因为人在生存竞争中的力量全在于他是一个过着社会生活的动物。因此,人们必须防止把习惯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目标向青年人宣传。因为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人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的贡献;然而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是从他的贡献来看,而不应当看他所能取得的多少。
  ⑨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在工作中的乐趣,以及对这些工作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这该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引导出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艺术技能。
  ⑩要启发这种创造性的心理才能,当然不像使用强力或者唤起个人好胜心那样容易,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更有价值。关键在于发展孩子们对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他人赞许的天真愿望,引导他们为了社会的需要参与到重要的领域中去。这种教育的主要基础是这样一种愿望,即希望得到有效的活动能力和人们的谢意。如果学校从这样的观点出发胜利完成了任务,它就会受到青年人的高度尊敬,学校规定的课业就会被他们当作礼物来领受。
  ⑾有件事或许你们会觉得奇怪。我详细讲到的是,我认为应当以什么精神教导青少年,我既未讲到课程设置,也未讲到教学方法。因为照我看来,这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远足活动训练了肌肉和体能,以后他就会适应任何体力劳动;智力和手艺方面技能的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冯·劳厄确实讲得很对:“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就是这个原因,我对于遵守古典文史教育制度的人同那些着重自然科学教育的人之间的争论,一点也不急于想偏袒哪一方。
  [注]本文是爱因斯坦1936年10月15日在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稿,有删改。
  1.(2分)第②段中所谓“统一规格的人”是指缺乏                              的人。
  2.(2分)第③段画线句的核心意思是□□□□□□□□。
  3.(2分)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
  A.学校历来是把最大量的知识代代相传的最重要机构。
  D.无论是写作文还是解数学题,都是重要的教育手段。
  C.学校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和人格的成长至关重要。
  D.达尔文的生存竞争及其相关的选择理论都是错误的。
  E.学校规定的任何课业都应该被学生当作礼物来领受。
  4.(2分)在爱因斯坦看来,“习惯意义上的成功”所具有的特征是                       
  5.(6分)作者认为促使学生前进的“推动力”有哪些?孰优孰劣?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阐述。

  6.(3分)结合上下文,简要说说你对“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句话的理解。
  7.(4分)请为这篇演讲辞写一段推荐语,从内容和形式角度,侧重一个方面,就其阅读价值向同学们进行介绍。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2题(16分)
  温软的稻草
  詹文格
  ①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想起稻草,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②对于黄澄澄的稻谷而言,稻草在很多时候是长篇大作里的闲笔。在讲究生产进度的年代,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弃之如敝屣,扔之毫不足惜,只有饱满的谷粒才能勾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