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1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5/13 6:08:5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80字。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
  上海市吴淞中学林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勾连有序的行文结构和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在梳理思路的基础上,走进文本,研读细品,充分理解作者写作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烈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执著精神,理解鲁迅的悲愤之情及为理想坚韧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贯穿始末的深邃思想与复杂情感,感受烈士的美好品性与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题意及文章首尾议论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说明]  
  本文篇幅较长,学习时需从整体入手,由浅及深,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走近白莽、柔石,唯有走近,才能理解,唯有理解,才能感动。由于当时文网森严,鲁迅先生在文章中不得不采用隐晦曲折的笔法和借用典故,因而文章的某些地方较深奥难懂。这便成了理解文章的难点。教学中要重视帮助学生排除难点,宜设计些激发学生兴趣、拨动学生心弦的问题,让学生读读议议,引起学生思考,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不断调节教学过程,以祈在师生合作中释疑解难。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传输,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形式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借助工具书及相关资料,扫除字词障碍,理解所用典故;
  2、精读课文,用简短语言概括课文五部分的大意。
  二、题意解析(检查预习)
  1、课题朗读,如何停顿?
  “为了忘却的/ 记念”。纪念烈士的文章,“为了忘却”作定语,是记念的目的。
  2、“记念”的目的是“为了忘却”,是否矛盾?(结合文章首尾相关内容展开)
  1)“忘却”的原因:A、主观:“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所以“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B、客观:“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当时的中国正是“大夜弥天”,鲁迅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通过三十年血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意识到革命的道路漫长而曲折,过于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利于战斗的,应当节制自己的感情,发扬坚韧不拔的精神去坚持战斗。
  2)“忘却”的内容:心中的“悲哀”;而对反动派杀害烈士的血债,对战友为革命而献身的英雄事迹、光辉业绩,鲁迅是不会忘却的。
  3)“为了忘却”:要暂时摆脱长时间支配自己的悲痛情绪,化悲痛为力量,前仆后继,奋然前行,以更有效的战斗来更好地纪念死者。而且他坚信,只要生者努力奋斗,“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4)归结:与其说“记念”是“为了忘却”,倒不如说是“为了战斗”。这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