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评的艺术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育教学中,有时会有这样的现象:学生不好好学习,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老师的苦口婆心,金玉良言却被他戏称为电影《大话西游》中唐僧的喋喋不休;学生作业老不订正,老师愤然撕烂其作业本,以示警示,内向的学生吓得直哆嗦,倔强的学生反而对老师产生隔膜和敌意;调皮生在A老师的课堂上不仅老老实实,还积极思维参与课堂学习,在C老师的课堂上却故意恶作剧,甚至唱反调,C老师严厉呵斥﹑挖苦嘲讽收效甚微,A老师轻声慢语却能化腐朽为神奇……怎样的批评才能达到教育工作者的预期目的呢?
诚然,学生犯错﹑闯祸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批评教育方式应因时因人因事灵活机动的进行,但有一点却是不能背弃的,那就是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我们必须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与之真诚的交流,以美的德行,机智的语言去熏陶﹑感染﹑教化受教育者,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 发现学生的“美点”,把“批”与“评”结合起来
面对批评,人的脑海中第一闪现的就是遭遇否定,殊不知批评也包含指出对方优点这层含义。教育心理学指出:激励的语言的带给人积极向上的情绪。成人都需要别人的肯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更何况未成年的学生呢?发现其闪光点,给予学生公正的正面评价,再中肯的指出其缺点,错误,这样学生才知道原来在老师的心目中我不是一无是处,老师是真心的帮助我,而不是贬损我。
2001届毕业生中有一个叫张诚的男生。刚由当时最差的班转入我班时其上课讲话,插嘴以哗众取宠,变相擂肥等不良习惯便十分突出。我留心观察后发现该生本质还是较单纯,自尊心强,特别希望引起老师的关注。只是在原有班级沾染了一些不良思想习气,讲哥们义气,又觉得老实人吃亏,为人要狠点,要不然自己倒霉。一次午休时间,他突然举手说要回家去拿《学与练》,我问他需要多长时间,他说家就在学校隔壁,三分钟就行。果然,三分钟之内他便气喘吁吁跑回来了,手里拿本《学与练》。我笑着对他说:“张诚,你真是人如其名,诚实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