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说课稿ppt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高中第四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5/15 17:23:54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11张。《哀江南》说课稿,约1820字。
  《哀江南》说课稿
  二中分校刘象乾
  一、说教材
  1、本文是著名的传奇剧作《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桃花扇》是清代戏曲的压卷之作,是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其作者孔尚任和同时代的洪升,被并称为“南洪北孔”。本文是本剧的最后一出,由戏曲中的人物——苏昆生所唱的七首曲词组成,旨在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课文由七支曲子组成:
  第一曲,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第二曲至第六曲,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以其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寓寄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一气贯穿,层层蓄势。
  第七曲是尾声,写苏昆生凭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点明全篇主旨。
  2、本篇《哀江南》是安排在高中语文的第四册,而第三册里刚学过古典诗词,高二学生完全有能力用诗词鉴赏的方法鉴赏、品评文中的曲词。据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三点:
   ①通过朗读,把握全文感情基调,进而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
   ②通过诵读,理解曲词中所表达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
   ③通过品读,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精炼的语言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透彻领悟了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景交融的写法,亡国之痛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所以,本文的重点就是揣摩、体会蕴藏在曲词中的思想感情,品味优美感人的词语的表达作用。教学难点是运用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表现优美意境的作用。
  二、说教法与说学法
  1、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弱化对学生带有强制性的训练。强调学生在主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在教授这篇自读课文时,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教法:
   ①引导阅读。带领学生听配乐朗读,让学生听朗读,读准字音,明确节奏;体会准确的用词,感受优美的意境,品味深沉的情感。并分组尝试有感情地诵读。
   ②示范鉴赏法。共同鉴赏第一首曲词《北新水令》,并以此作为示范,引导学生自行完成其他曲子的欣赏。
  2、学法: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引导作用,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相互商讨,进行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
  首先,让学生课前自读全篇,以获得对本篇的总的感受。
  其次,课堂上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先是在同桌间,然后是在全体学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