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两课时,约3380字。《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文章结构。
能力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
2.在品味本文诗化语言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独特的感受,提高散
文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对安静、独立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
教学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理解作者寄寓小屋的理想。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们开始上课了,你们都曾在心目中为自己设计过属于自己的房子吧,我们就叫它小屋吧,这样温馨点!我想问大家在文人作家们心目中的小屋会是什么样呢?(让学生思索,停顿片刻,然 后 老师做答),这小屋可能是可能建在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畔、徐志摩所钟爱的康桥边,也可能是建在郑愁予达达的马蹄经过的江南小镇,更或是海子的房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小屋”是作家们精神的家园,心灵的港湾,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小屋往往能看出我们有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那么今天来看看台湾女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么样子呢?(学生打开课本,老师板书课题《我的空中楼阁》)
二、介绍作者
李乐薇(1930~ )江苏南京市人。早年肄(yì)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艺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在《我的空中楼阁》这篇散文中,她引入现代派诗歌艺术,综合运用多项叠景,以及幻觉错觉、虚实相映等多种技法,致力于潜意识和自我情绪的表现,从而使作品给人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和遗世独立的超越感。
三、诵读文章
老师带领同学们有感情的诵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并找出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山、树、花园、云霞、空气、光线、山路、小屋夜景
问: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景物都是作者围绕着写小屋来描绘的,那么作者是怎样观察与描绘小屋与周围景物的,也就是作者的前后立足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明确:作者先是立足于小屋外看小屋与周围环境,然后是立足于小屋内看周围的环境与小屋,所以大家现在可以把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至第8自然段);第二部分(第9自然段至第12自然段)(板书)
四、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 (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3自然段)写小屋和山的关系。(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