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500字。
炎德·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试卷(八)语 文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稿 命题: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33分)
一、基础知识部分(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错的一组是
A.巾帻(zé) 档案(dǎng) 悬崖勒(lèi)马 苫(shān)布
B.莅(lì)临 勖(mào)勉 暴殄(tiǎn)天物 豆萁(qí)
C.妆奁(qū) 忝(tiān)列 图穷匕见(jiàn) 憎(zèng)恨
D.戕(zāng)害 供(gōng)奉 栉(jié)风沐雨 褫(chǐ)夺
【解析】C (A 档dàng案 悬崖勒lè马 苫shàn;B勖xù勉;C妆奁lián 忝tiǎn列 图穷匕见xiàn憎zēng恨;D戕qiāng害 供gòng奉 栉zhì风沐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教室里鸦鹊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连空气都似乎凝固了。
B.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在作品中水乳交溶,强烈地震撼了读者的心灵。
C.单位已决定派人过来,在此之前,一切问题都不能擅自处理。
D.此刻,月光如水,辉映着万家灯火,道道霓虹把城市的夜空点缀得流光异彩。
【解析】C (A 鸦鹊无声——鸦雀无声,B水乳交溶——水乳交融,D流光异彩——流光溢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观众的支持已经让“大片”改头换面。新出品的几部“大片”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达到了新的境界。
B.鲁迅先生的小说所尖刻批评的麻木、苟活等等“性格”弱点,和时时被我们自己诟病的诸如随地吐痰、大声喧哗这样的生活细节都变成了需要改造的“国民性”的一部分。
C.从一个个体的生命来讲,在不同的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通过阅读,汲取别人的经验,然后作出判断,这样也许能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D.90年代末期,大陆进入文化解构时期,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以戏仿和反讽的方式,对人的尊严和文化经典进行了全面颠覆与中国民众的解构热情一拍即合。
【解析】A(“改头换面”应改成“脱胎换骨”。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于已经参加了家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又到城里来打工的农民工的医疗费用报销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卫生部正在共同研究。
B.中国的方块文字是平面型的文字,它所包含的信息量是线型的字母文字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方块文字的前景将是不可限量的。
C.梅兰芳之所以能在艺术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最后一步步登上京剧表演的顶峰,是因为他有执着的探索精神,绝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也绝不停止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D.读书不仅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的很多奥秘,而且还让我们知道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示,于是,我们就不敢用鹤立鸡群的眼神睥睨天下。
【解析】D(“鹤立鸡群”修饰“眼神”,搭配不当,可改为“目空一切”。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5.下列按顺序排列的句子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组是
书籍和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心中理想世界的坚持,更是对我们思想和心灵的升华与净化,进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和阅读的功能,他说:“ ”
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②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
③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
④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⑤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
A.②④①③⑤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②④③⑤①
【解析】.B(根据前因后果的关系,③⑤①应该是一个整体,“信号”在前,之后才有“智慧……丑陋”;④是对②的评价与总结,应该放在最后;再为了与上文“书籍和阅读的功能”相互对应,只能选B。)
二、现代文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寻找地底的另一个生物圈
吴再丰
近年来,人们得知在地底深处,没有阳光和氧气,且高温、高压的严酷环境中,出乎意料地生息着各种微生物。它们完全不享受太阳的能量,大多是靠从地球内部涌现的化学能量合成有机物来生存。这样的生活方式彻底推翻了我们此前掌握的科学知识,可谓是新的生命的形式。
地下的温度随着靠近地球内部的热地幔而升高,每距地表深1000米,地温约上升20℃至30℃。我们知道现阶段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记录是113℃,所以乐观地估计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值是120℃至150℃,由此认为在距地下5000米左右的地方仍是微生物可能生息的环境。如果估算这样的地下微生物的生物量,有可能是远远超过迄今为止所知道的陆上或海上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