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190字。
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一类卷点评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形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为什么是这个作文题?是偶然的选择,还是必然的结果?
也许我们站得远一些,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2009上海高考作文一类卷
不流俗,才真精彩
有青如包拯者——如果他对待权贵也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他也许只是“某个大官”,而非“包青天”。
有狂如熊十力者——如果他只是每日静坐诵十遍《金刚经》,他也许只能是某“佛学高人”,而非“十力菩萨”。
有淡如钱钟书者——如果他放下“架子”出席各种应酬和会谈,他也许只能是“某个名作家”,而非“大文豪”。
有奇如郑板桥者——从他非隶非楷的字,到他不求高位,也不择隐逸的作派,我看到了一种属于不流俗者的别样精彩。
不流俗,就是不人云亦云,不做被人潮推着走的人。跟着所谓的大流前进,表面上只在追逐时尚,实际上就是一种失去自我,而随大流、从大众的做法。混在人流中前进的人,究竟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吗?不一定!盲目的跟随,让太多人失去发光发热的机会,让太多人成了历史中无名的“某某某”。
不流俗的人,必定有自己坚定的信念,有属于自己明确的目标。所以当人潮来袭,他自岿然不动,依旧鹤立鸡群。即便是站在逆流的方向,也能有力量不懈前进。这样的人,终有一天会站上成功的高地,这样的人生,才算是真正精彩的人生,不同凡响。亦如郑板桥,他的坚定注定了他的不同世俗,他的不流俗,注定了他是那个独一无二的郑板桥。
然而,要做到不流俗,似乎是件不太容易的事。今天,还有多少人不梦想着富贵荣华?还有多少人能在物欲横流中抱紧自己的灵魂,不让它被污染?在追逐名利的人流中,有人告诉我,这就是社会本质;有人好心劝我,快认清现实,免得吃亏;有人鄙夷我幼稚天真……我看着他们赤足狂奔,低头猛冲的样子,心里一阵抽搐——不!这不是我要的!即便是在所谓的经济社会的今天,即便是在许多人一心求钱的今天,即便是在口号称“金钱万能利益万岁”的今天——我相信,这不是人生的全部。我绝不要做人流中不知何处是终点就跟着狂奔的那一个“某某某”。不流于世俗,坚信天边有朵叫真善美的云霞,不懈地去追逐它,会有一天,我的衣裳上将涂上彩云的颜色,我的人生中会画下与众不同的精彩华章。
不流俗,才能辨明内心的方向;不流俗,才能坚持最初的梦想;不流俗,才能了解人生的真谛;不流俗,才能使你是你,而不是易被人遗忘、会遭人取代的“某某某”。
点评:文章突出的特点是排比的句式,排比的思维:以排比举例,以排比分析,以排比概述现实。很有气势。又因为排比的推进中,内容得到了拓展,所以还没有滑到“华而不实”的泥淖。
作者先是以排比的形式,一句一段,列举了三位有个性“不流俗”的历史人物,好比是起兴,铺垫,引出了郑板桥“不流俗者的别样精彩”,观点也就寓于其中了。紧接着用了两段分别回答了“什么是不流俗”、“怎样才能不流俗”。精彩的是第7段,也是作者详写的段落。作者先以反问、排比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种种“流俗”,然后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我绝不要做人流中不知何处是终点就跟着狂奔的那一个“某某某”。并坚信:会有一天,我的衣裳上将涂上彩云的颜色,我的人生中会画下与众不同的精彩华章。感情充沛,气势不凡。最后一段,又用4个排比的句子从4个侧面总结了“不流俗”的意义,小结了全文,也照应了前文。
应该说作者的才气还是有的,文章也有层次的推进,所以还不失为一篇议论的佳作。但,排比也是双刃剑,它对于列举事实、列举道理是有用的,但不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