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尴尬了谁?

作者:邹天顺  时间:2009/6/25 22:52:2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53
  一篇博友的“奇文”很是令我惊奇,文章大意是说,高考应该取消作文考试,因为作文害得学生太苦,况且也没有用,云云。
  此言一出,居然应者云集,其理由还是那一套:吴承恩、吴敬梓、蒲松龄等大名鼎鼎者如当年也都是科举败将,唐伯虎、汤显祖等大家,当年的八股文也写得一塌糊涂,却也没有妨碍他们日后成为有影响的中国历史文化人物。可像东坡居士那样,凭“高考作文”名满京都且日后于文章诗词皆功成名就者倒是凤毛麟角。
  80后的所谓文章名人韩寒也放炮支持,且进一步说,高考语文也不要考了,理由是考语文也考不出人才来,他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个曾经门门学科不及格,连语文也不理想的学生。支持者也似乎证据确切:当年的曹雪芹先生不是也鄙视科举考试吗?可他却以一己之力开创中国小说之巅峰;青莲居士李白也曾被科考羁绊,却让我们读到了他的天马行空气贯长虹。
  真是可笑可悲啊!对仇视和糟踏母语的言行竟然还有如此多的支持者!但我发现发帖支持者绝对多数是一些乳臭未干的中小学生,也一定是一些平常怕写作文的待进生。他们涉世不深,只凭一时之快而过分偏激,说出一些极不切合现实的论调来。
  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会明白:如果高考不考作文,恐怕是没有人积极主动去写作文了的。其结果可想而知。可生活中是少不了作文的。现在不少人,连起码的计划、总结也写不好,更有甚者,写个请假条也无从下笔。有些人,吹起牛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可一旦要动笔了作文了就头痛。可见,我们根本不缺能说会道者,缺的是下笔成文者。
  稍有一点常识的人也会明白:如果连一篇文章也写得狗屁不通的人,即使其它技术再好也难以成就大气候。不是有人很有技术了吗?学问做得很深了吗?可为何总是隔三岔五地爆出论文抄袭丑闻?可为何社会上的文章枪手总是层出不穷,网络上的论文代写公司总令人眼花缭乱?
  稍有一点见识的人还会明白:,近些年来,英语在国内畅通无阻,而华语却已经到了濒临失落与拯救的边缘!令人深思的是,中文逼仄的场所,倒不是海外,而是内地。
  可境外对母语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就说过:“有教养的青年男女唯一应具有的必备素养,就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人家不仅仅是说说也是这样做的。
  要知道,即使高考作文不是才华横溢之士伸展拳脚之处,也不一定能够训练出文章大家,可大多数人还是因为高考作文才学会作文的。
  高考考作文是提高全面作文素养的最好途径。因为,很多学生也承认,我的作文本来就不好,要不是为了高考的强化训练,我一辈子也写不好作文了。高三备考时训练的各种文体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
  笔者作为一名有了二十余年教龄的高中语文教师,我十分清楚: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绝对多数的作文也是写得很好的,就算不十分突出,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相反,写不好作文的学生其成绩好的倒是不多见。这一点,我想语文教师没有不心知肚明的,尤其是在高三拼搏了多年的高三语文教师。
  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虽然只是一根一划而过的教育指挥棒,却也是全社会为之挂怀的理念灯塔,虽不能概括中学教育的全部真相,却无疑是教育界成果检验的一种理念展示,如果取消作文考试,国民的文章素质不仅无法检测,而且国民的文章素养必定不断滑坡。无怪乎有人断言道如果因噎废食,一棒子把作文打入死牢,无异于另类犯罪了。
  学习语文不仅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增强其文学修养和道德素养,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去。而让学生写作,是让学生在作文中逐渐懂得情感,学会思考,关注社会,表达自我,寻找乐趣,热爱生活……高考作文的意义更是可想而知了。
  因此,作为一个文章大国,高考作文就像一道文化的大餐,是不可少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