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560字。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学要求:
1、了解新中国十七年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等史实;
2、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国等重要史实;
3、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认识到“课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4、树立“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的信念,树立勤奋学习、成人成才、报效祖国的理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基本史实,包括建国后创建人民教育事业的措施和方针;“文革”对教育的破坏;恢复高考及“科教兴国”战略。
②理解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蓬勃发展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必须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培养人才,迎接挑战。
③探究新旧教育的过渡改变及教育的初步成就;总结挑战措施,献计献策,面对机遇,迎接挑战。
(2)过程与方法:
①分析图表: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明确其原因;
②资料回放:新中国教育的初步成效相关图片;“文革”教育相关图片;“希望工程”相关图片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教育发展的轨迹;
③问题探究:对比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探究其间的变化实质,让学生明确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建国后新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历史责任;
②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③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迎接挑战的措施。
难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探索中成败的原因;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
★模块链接:
必修Ⅰ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必修Ⅱ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和教育的复兴,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教育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