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3730字。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熟悉《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巴黎公社政权的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培养学生探求真理的顽强精神;通过学习巴黎公社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重点难点】:
《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革命
《共产党宣言》的理解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在上课前两分钟让同学们欣赏《国际歌》,上课后提问:刚才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作者是谁?
(教师总结)欧仁•鲍狄埃是巴黎公社的社员,《国际歌》是他为了纪念巴黎公社而创作的革命战歌。巴黎公社是第一个工人政权,其理论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就是本节所要讲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讲授新课]
提问:打开课本,请同学们看本课标题,找出这节课的线索是什么?
(教师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节是按照理论──诞生──实践的线索来的,这也是我们这节所要学的基本知识。(投影知识目标)
过渡:科学理论的诞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有一定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显现。
2.思想基础:傅立叶、欧文、圣西门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提供了一定思想基础。
3.阶级基础: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逐渐觉醒,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运动都失败了。但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4.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和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另一方面吸收了人类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分别是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时间: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内容:⑴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⑵阐明社会发展规律;
⑶指出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⑷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