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卷解析4)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9/26 15:24:3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1370字。
  2009年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
  一、(5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第1题命题点密:重点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与字形的正确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山东卷在近几年字音、字形的考查中,都把字音与字形分开来考,今年却有了变化。字音与字形放在一个题目中考查。主要原因是两题合并,然后空出一题考查标点或其他内容。山东已经单独命题五年,今年是唯一的一次字音与字形两题合并,看来这是一种暗示,也是一种方向。从今年字音的考查看,突出特点是多音字与难读字的读音。从字形看,重点考查形近字与同音字。且今年的考查词语都比较容易,主要侧重教材中涉及的一些难读字与多音字,有些还是当前社会使用频率较高的字音与字形,如“处方药”“闹别扭”等。所以第1题的考查词语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教材中相对难读的字词,以注音的词语为主;二是现实社会中使用的新词和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三是口语中容易读错的词语和书写易误的词语。
  解题指津: 解答字音、字形题目,使用的一般方法是排除法与释义法。排除法就是通过阅读题干,阅读题目,迅速排除错误项。然后使用释义法,在把握不准的选项上进行分析推断,从字义上判断。A项中很明显“怯生生”的“怯”读音错误,应读qiè,而非读què。C项中“遴选”“舛误”都是出自课本,是正确的。“飞扬拔扈”的“拔”错误,应为“跋”。“飞扬跋扈”意思是: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受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D项“做梗”的“做”,应为“作”。“作梗”的意思是:阻挠,使工作不能顺利完成。“咋舌”含义是咬着舌头,形容吃惊、害怕。是正确的。“嘁嘁喳喳”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也做“嘁嘁嚓嚓”,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B (A怯qiè  C 拔 ——跋  D做——作)
  第2题命题点密: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山东卷在2005年、2006年、2008年都考查了标点符号。说明山东命题是十分重视标点符号使用的。今年第1题又把字音、字形题合并,说明今后还会重视对标点符号的考查。2008年主要考查了冒号、引号、逗号的使用。今年则是选取了四段文字,侧重点在四个方面:引号与点号的关系;间接引用的句子里,问号的使用;顿号与逗号的使用;特殊引号的使用等。历届高考中标点符号主要考查点是:引号与点号的关系,就是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的句子里,句末点号是放在引号内,还是放在引号外;问号的使用,有疑而问与无疑而问的区别,选择问句中问号放在句末(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顿号与逗号的区别;分号的使用;概数间点号的使用(如:十一二岁,一二之间不能加顿号)等等。
  解题指津: 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使用方法就是重点辨别特殊标点符号及句中符号使用是否正确。A项间接引文的句末标点,应该放在引文之外,逗号放在引号内是错误的。B项也是间接引文,引文中的句末问号,应该删去。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里的问号应该删去。C项的顿号“两岸携手、共渡难关”,应该改为逗号。因为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这里是并列的词语,但不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应该用逗号。
  参考答案:D(A逗号放在引号外面  B问号去掉  C顿号改为逗号)
  第3题命题点密:重点考查考生同义词辨析能力,能力层级E级。山东卷只有去年没有考查同义词辨析,其他几年都进行了考查。从命题内容的来源看,今年重点考查了抗震救灾、资源开发、答辩等内容。从命题的形式看,重点侧重实词,兼顾虚词。涉及到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 
  解题指津:答题方法可以运用语感法、对比法与造句法。语感法,就是通过语感察觉不妥、不顺之词。例如“该市依托(依附)原有资源”,“依托”读起来比较通畅。而“依附”感觉不通畅,不搭配。对比法,就是通过阅读原句,对很难判断正确的词语,进行词意推敲、感情浓淡、程度深浅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例如 “温总理感触(感受)很深”中“感触”很明显要比“感受”深一层次;再具体对比,“感触”含有“感受、触动”之意,汶川地震确实令人触动。这些词语都有细微差别。感受,指接触外界事物收到的影响。感触,指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依托,指依靠。依附,指附着,依赖。未免,指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不免,指免不了。造句法,就是词语判定不明时,可以单独造句。如“依托”“依附”,可以这样用词造句:依托学校……;……依附于父母。
  参考答案: C
  第4题命题点密:重点考查成语的使用与辨析能力,能力层级E级。山东卷从2006年到现在一直考查成语,且没有涉及常见熟语。特点是:考查的成语都是常见常用成语;文句都是时代性强的内容,通俗易懂;选取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解题指津:解题方法可以采用语感法、造句法和释义法。A项中的“左右为难”含义是:或左或右都感到难以应付。而句子的含义应该是最感“困难”。很明显用“左右为难”不合适。B项中的“动人心弦”意思是:激动人心,非常动人。此句是正确的。C项中的“前赴后继”意思是: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来,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这是一个褒义成语,而此句则是从反面来说的。褒义成语不能用在这里。D项中的“一挥而就”的含义是: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而结合句意看,此处应为“一蹴而就”。“一蹴而就”的含义是: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参考答案: B(A应最感“困难”。 C褒义用成贬义。D应为“一蹴而就”)
  第5题命题点密:重点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E级。病句就是考查6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2006年山东卷考查了成分残缺(缺主语)、成分赘余、搭配不当。2007年考查了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成分残缺(缺主语)、成分赘余。去年考了成分残缺(缺宾语)、结构混乱(句式杂糅)、表意不明(歧义)。今年考了成分残缺(缺主语)、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成分赘余(重复)。可见,山东卷在病句命题规律上比较突出成分残缺(4年考了4次 )、成分赘余(4年考了3次 )、结构混乱(4年2次)。当然,其他方面也有考查。
  解题指津:辨析病句的快捷方法就是抓动词。通过句子中的动词来判断是否成分残缺,是否缺主语或缺宾语;是否主谓搭配,动宾搭配;是否句式杂糅;是否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还有一法,就是抓主干,理枝叶。主干就是主、谓、宾,枝叶就是定、状、补。本题A项是正确的,运用了“尽管……但是……”的复句,三个动词“(影响)在持续”“(压力与不确定性)在加大”“(基本面)未改变”,是十分搭配的。B项“使得”“留下”的主语应该是“文章”,但前面加了“由于”,就成了介宾结构,没有了主语,这是典型的成分残缺。 C项的错误是句式杂糅。“房地产市场之所以萧条”,在于“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就可以了。但后面又出现一个句式“也是……原因”。形成两个句式杂糅 。D项“历时大约一个多小时”是成分重复赘余,应把“大约”或“多 ”去掉一个。
  参考答案:A (B去掉“由于”即可。C句式杂糅。D 重复赘余)
  二、(9分,每小题3分)
  第6题命题点密: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山东卷的社科文阅读一直关注浓郁的传统文化,在选材方面特别关注文化的沉淀与汲取。近几年选取了《干栏居》《“龙城”还是“卢城”》《图腾与社会制度的诞生》。今年《“断桥”考》选自《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作者是关长龙。这些都说明材料选择的出发点:注重文化氛围,注重文化探究的新发现,注重文化现象的辨析与比较。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经常测试的一个方面。本题列出了四种对“簖桥”的说明,都是依据原文设计的,是对原文的细微变化。
  解题指津:做社科文阅读的方法:先根据要求迅速查找阅读区间;再依据原文句句对应,根据内容判断正误。所以要在阅读时勾画重点语句。做具体题目时,一定在原文中把与题目有关的内容画下来,进行一一对比。本题是对“簖桥”的说明,ABD项开头就谈“簖桥”,且三项都与文本一一对应,是正确的。 C项是“‘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错误是增加了“即今日西湖断桥”,对比原文是没有的。且“白堤”加了引号,说明此“白堤”非今白堤也;此“簖桥”除了“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还有方便到“孤山的交通”,很明显与原文不符。此项是不正确的。
  参考答案:C  
  第7题命题点密: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重要句子的含义,考查涉及到一些观点、看法,有时涉及到不同的认识等。  
  解题指津:本题是典型的观点证明型试题,解答这类题目的方法有三步:一是阅读题干要求,画出重要词语,本题就是“不属于”“簖”“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等词语;二是一一从原文找到四个选项涉及的内容;三是进行对比筛选,锁定与原文不同的选项。ABC选项都是簖逐渐被淘汰的原因,而D项“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只是说“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而非说“簖”。所以,原文是确定选项内容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尺。
  参考答案:D (“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而非说“簖”)
  第8题命题点密: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题目是“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很明显这是对全文的考查,是对全文信息的概括与总结,其侧重点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重点材料、重要观点进行辨析。其命题的出发点就是聚焦文本的议论句、中心句,以及对文本中引用材料的整合提炼等。本题难度比较大,因为所有观点都涉及全篇内容。从命题角度看,这种整合题往往是对原句进行小小的改动,在细微上增加难度。 
  解题指津:做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题,要把握一点,就是与原文对照寻找细微的差别,寻找不同的表述是否正确。A项与原文第一段“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是一致的。B项与原文第二段“断桥在南宋……改称宝祜桥……谐音段桥……断桥……又名段家桥”是一致的。C项与原文第三段“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一致。D项“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与原文第四段 “这里的‘断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不符,原文强调的是“断桥”,而题目强调的是“捕鱼蟹的方法”,不是一个概念了。
  参考答案:D (引文强调的是“断桥”,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3、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4、熟读第二段。  
  5、指导背诵第三段。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6、熟读第四段。  
  7、解题:讨论: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  
  引导:
  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是什么呢?  
  提示:情: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投影)  
  四、完成课后练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