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美国(之一)
“创造性”能不能教(美国)黄全愈 教育管理学博士
黄全愈博士,老三届,77级,文学硕士,美国Villanova大学理学硕士,美国Miami大学教育管理学博士。
最近,他通过对自己孩子及美国教育制度的长期观察与思考,针对我国教育改革中的许多问题,写成一本书《素质教育在美国》。此书在国内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关注和讨论。
《冰点》特约请在美国的作者,就他在书中的观点浓缩为3篇文章,在本版连续发表。诚望能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所助益。
---编者
中国的留美学生中,选修教育专业的不多,坚持读完的更少。
被人称“洋博士”已6年有余,但那个古朴的水桶定理:“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一直在内心深处煎熬着我--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而中国能不能发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取决于教育这块“桶板”。
20多年来,我在中、美两个不同的教育体制中读过书,教过书,研究过教育理论。一个深藏在心中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我总想寻求一条路,集中式与美式教育的长处,使得炎黄子孙起点领先,终点制胜!
于是,我要提笔为曾经养我育我的那片土地写点东西,为难忘的国土上的老师、家长、孩子捧出自己多年的思考!
《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就这样“呱呱落地”了!当然,是伴着母亲的鲜血,“呱呱”是叫,又是哭;是痛,又是喜。
中华民族的迷惑---
为什么中学的时候行,成年了就不行?
中国的教育到底行不行?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这个问题都很令人迷惑!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自从诺贝尔奖设立以来,没有任何一个中国高校(包括台湾高校)的专家教授能获诺贝尔奖?这是不是中华民族一大困惑?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曾在中国受过教育的留美学生的孩子们,在美国的学校里大多都能出人头地,风头十足?
我儿子矿矿在其他同班的美国小朋友还在捏着指头学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已会多位数乘除法。据说,有的留学生带着他们的孩子到美国学校注册,经过简单的问话,学校说:“你们孩子的数学三五年内都够用了,小学都不用学了……”
从中国出来的孩子,无论是农村小学来的,或者在国内读的是慢班,许多也能在美国同学面前臭美臭美。
去年,儿子上8年级,相当于国内的初二,但每天清早6:29,他必须到屋外去等高中派来接他的校车,到高中去上几何课,然后再由高中派车送他回初中去上其他课程。即使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