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30字。
《勾践灭吴》课堂实录
导入:历史上有很多的帝王将相,他们身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闪光点,无论政绩与否,都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今天我们来学习老师的老本家勾践的事迹,看看他有什么值得称道自处。
提问:学生通过对《烛之武退秦师》的学习是否对春秋时期中国的政治格局有一个初步认识?是和平安定的?还是战乱的?
学生齐答:是战乱的。
出示“春秋时期诸侯形势图”的投影片,介绍时代背景:当时原本统一着中国的周王朝衰落,诸侯势力兴起,相互讨伐战争,争夺土地和资源,黄河流域一带就有齐、宋、晋秦、楚等多个大诸侯国争霸,中原大地可谓狼烟四起。而在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地区也有两个国家不甘示弱,争得不可开交,他们是吴国和越国,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来看看吴越两国的争霸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形。
交代吴越战争的由来:吴王阖闾曾经打败过吴国西面强大的楚国,一心想向中原地区扩展自己的势力,当诸侯的首领,可是其南面的越国也一天天强盛起来,不断第派兵骚扰吴国的边境威胁到吴国的后方,使它北上争霸受到严重的牵制,吴越两国的仇怨摩擦从此就一发而不可收了。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阖闾就趁着越国的国丧带领其子夫差攻打越国。然而,阖闾在这一仗中被砍掉了一个脚指头(学生笑),这一伤说轻一轻,说重又不重,可阖闾老了,受不住伤痛折磨很快就死去了(学生兴奋)夫差发誓报酬,在前494年又与越军在夫椒这个地方打了一仗,杀得勾践只剩兵五千,退居会稽山上,此时越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情况危急,我们的课文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提问:在这种局面下,勾践有否因惨败而一蹶不振,坐以待毙呢?(齐答:没有)
引导:那我们看看他有什么进一步的举动:“乃号令……”,可见他正积极着手招揽人才为他出谋划策,而且还有优厚的待遇呢!“共知越国之政”不就几乎等于说“分半壁江山给你”吗?!看来这对于有政治抱负、想建功立业的人是个不可多得的良机呀!结果有没有被吸引出来?
齐答:有。
问:这个人是谁?
齐答:大夫种。
对了,大夫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大夫种主动出来进见勾践了,我们看看他说了些什么,请齐声朗读一下文种的话。
学生朗读,结束串讲文种这段话。
提问:请一个同学找出这段话中心句,即这个句子要表达这段话中心的意思,看看文种在论述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甲答:“无乃后乎?”
引导:那是什么“太迟”了!什么“后”?
学生甲:求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