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后练习题得失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2003版在再调整后推广使用新教材,无论选文还是体系构建,都优于以前版本,但也有不足之处。我这里仅就课后练习题的制作得失谈点个人看法。以与人教社语文室同志商榷。<br>
谈制题得失,先得有一个衡量的尺度,这里先引几段文字:<br>
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br>
2`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出处同上]<br>
3`要特别鼓励研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教育部王湛《加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扎实做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br>
以上引文可一言以蔽之,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时代要求。时代要求是什么?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求同思维`压抑个性的传统模式,倡导学生,动参与,乐于探究`展现个性`大胆创新。<br>
课本中每篇语文章都有一种境界,一种学生未知的境界。课后练习题是引导学生达到这个境界的路标或灯塔。路标指向的是单一而明白的路,灯塔指引的则是大方向,有哪些路,走哪条路,怎样走,都得自己观察`分析`判断`取舍。之前的课本练习题是路标多,现在的是灯塔多了起来,这其间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课程改革的足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