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0/21 17:10:15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40字。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作者:aoernianjizu
  教材分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上的一篇课文。在高中六册教材中,集中在第二册教材选入了一个说明文单元,《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此单元的第一篇,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说明文。它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学习说明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学会从哪些方面来阅读此类作品,锻炼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人教版教材”中相继学过两个单元的说明文,分别是第三册第三单《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说“屏”》,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生物入侵者》,这些对说明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同时,说明文的主要特征是“它有一个具体可感的说明对象”,与其它文体的文章相比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本篇的说明对象是“荔枝”,学生不仅看过,也吃过,但很少阅读过对其详细介绍的文字资料,学生的兴趣自然会更浓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理解作者引用的史料及诗文 
  2、学会筛选信息和概括要点 
  过程与方法:1、明确学习要求 
  2、合作探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筛选各段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3、点拨,针对课文难点,教师酌情给予指导?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态度 
  2、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训练学生快速概括内容要点 
  2、把握说明顺序,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品读赏析文本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文学性 
  设计思想:1、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 
  2、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导向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学前指导:说明文的学习要点
  科学性(正确、准确) 
  说明语言 
  文学性(生动、形象) 
  教师明确文体知识: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 
  2、科学小品: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文体 
  3、特点: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 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科技说明文以反映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为主,是近年高考必考阅读题。题型是客观选择题,分值9分。设题有:曲解原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超前肯定、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不含因果而强加因果或颠倒因果。(应试对策:读文本,筛选重要信息,关键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展示“荔枝”的特写镜头(三组,分别是远看图1、近观图2和剥开皮的鲜荔枝图3)并展示课题和作者介绍,请学生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眼中的荔枝。
  二、作者介绍
  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我国著名科普作家。代表作有《中国植物图鉴》、《鸟类概论》等专著,以及《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生物学碎锦》等科普作品。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八旬有余之时,仍坚持伏案著述。
  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是科学小品文。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文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文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性。   
  三、题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