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680字。
泉州市第6届高中地理教学创新比赛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2)(教学设计)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泉州实验中学 范忠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2、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这节内容主要是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介绍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本节教材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的原因,第二部分是介绍发展的两个阶段,第三部分是问题与对策,本节内容为第二部分,在整章知识结构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必修2和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内容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图表分析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2、培养学生图表分析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七、教学过程:
[导入]:去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为更好展现改革开放30周年所取得的成就,泉州晚报举办了一场活动——“老照竞猜”,借此展示泉州城市面貌及人民生活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展示图片] “泉州市区刺桐路东美”“丰泽金融一条街”“涂门街”
设问:是什么促使泉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讲述] 泉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7.79亿元增长到1985年的25.16亿元,年均实际增长13.9%;
1985年,工业总产值比重开始超过农业,产业结构由“一、二、三” 格局向“二、一、三”格局转变,告别了以农业为主的时代。
2007年,泉州地区生产总值为2289亿元与1978年相比,以年均17.7%的速度增长。
我们泉州人创造了一种“泉州模式”:
民营经济与外向型经济互相促进是“泉州模式”的最大特色。
县域经济发达是“泉州模式”的突出亮点。
品牌化是“泉州模式”的突出优势。
[展示图片] 广东东莞市、东莞市虎门镇、东莞市塘厦镇。
(过渡)对于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珠江三角洲拥有“天时、地利、人和”,随着国门开放,许多外商纷纷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