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系列资源是我网组织一线教师按当地的考试大纲,参考近年资源中的精品,依照一定的体例进行适当的改编重组的优质资源。每个系列资源由20个左右知识点的教案或课件组成,每个知识点只采用一个教案或课件,按大纲知识点命名各资源,体例大体一致。
本资源由多年任教高三的安徽省望江聂应珍老师组编。由20个自成系统的优质教案组成。
育星教育网2010年高考安徽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11)名句名篇
【考纲要求】
“常见的名句名篇”主要指高中生应该掌握识记的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
【考查范围】
名言名句试题考查的内容由两方面构成:1.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与段落;2.课外常见的名句名篇。名句名篇的标准体现在三方面:思想性,表现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生境界;哲理性,概括生活道理或出为人出世的方法;审美性,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考查角度】
主要是要求默写出名篇中的名句,由于高考时间的限制,一般不会要求默写整篇或整段。题型有两种:一是采用“给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考查方式,二是注重考查的“整体性”,即根据“周边语句”写出空缺的名句。
【复习策略】
高考默写题一般采用“三选二”(上海、北京卷除外)的形式,试题提供三道小题,其中两道题考查课内背诵,一道题考查课外的内容。也就是说,只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教材上要求背诵的内容都背得很熟了,这4分就肯定能收入囊中。当然,为了提高保险系数,可在此基础上重点突破,注意以下几点:
①比较短的古诗词要全篇背熟。如《山居秋暝》《蜀相》《旅夜抒怀》等。
②较长的古诗文要熟读,其中的名句要背熟。如《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师说》中的“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等。
③课外名句名篇的积累在平时,没有必要搞什么300句500句的。
需要强调的是:背的时候要注意原文的用字,不要写别字(写别字该句不得分),原文用的是通假字,以原文为准,不要随意改动,比如屈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原文是“曼曼”,不能写成“漫漫”。另外,背诵名句名篇的目的不应只是着眼于这可怜的几分上,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这些积累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使你终生受益的东西。看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歌手们连一些最常见的名言名句答不上来,是多么尴尬啊。书到用时方恨少,切记!而且,即便单纯功利的角度看待背诵,如果写作的时候如果能恰当引用些古诗文,无疑会使文章添色生辉的。
【典型释例】
例1.(2004年全国卷)在横线上补写出名句名篇的下句。(任选两小题)(4分)
①淡泊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
②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今辞》)
③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解析] ②③两题均出自课本,都是很有名的句子,都给了上句或下句,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只要平时认真读了,写出空缺的部分应是很容易的事;①题是课外名句,这两句话谈的是人的道德修养方面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答案]①宁静以致远。
②知来者之可追。
③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例2. (2004年天津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①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 。是知也。”(《论语·为政》)
②云销雨霁, 。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③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解析]三句均出自课本,都很“有名”。②③题出自高中课本,①题是小学六年级学过的。注意“孤鹜”的“鹜”指的是鸭子,下面是个“鸟”字,要和“好高骛远”的“骛”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