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曲同工 千古卓绝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1、 论点提要:李杜诗风固有其形式上显著的差别,却也有其创作本质上的相同之处。差别的原因在于二人不同的个性特征、生活经历,相同之处在于他们的诗作同样都是自我个性的张扬。<br>
2、 论纲:<br>
(1)、从对李诗的分析导出李白诗歌特点形成的原因。<br>
(2)、论述李杜二人诗风的差别及杜诗特点的成因。<br>
(3)、论述二人诗歌创作的共同之处。<br>
(4)、总结。<br>
3、 正文:<br>
<br>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连串的惊叹词引出一个使人怵目惊心的警句,好象大地深处的熔岩找到了喷火口,突然冲出地面,直上九霄,带着震耳的呼啸。这“发唱惊挺”、不同凡响的开头出自李白的名篇《蜀道难》,在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作中,太白借写蜀道之难表现其对人生道路艰险的感慨——年轻诗人初涉世途的惊讶、感叹、失望;也正因为这首诗,他被四明狂客惊呼为“谪仙”。据史书记载,李白在天宝元年应诏到长安时,遇见了八十高龄的太子宾客贺知章,贺一见李白,“既奇其姿”。当李白拿出《蜀道难》后,贺“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从此,诗人以此自许,世人也以他为诗中之仙,“诗仙”之名便流传至今。<br>
既有“诗仙”之称,必然是其称号与其诗有紧密联系。李白的族叔李阳冰称他的诗“多似天仙之辞”。这种“仙气”,表现在诗歌中,就是浪漫主义诗风。李白的诗极富个性化,主观色彩浓厚,有奇丽惊险的描绘,也有奔腾倾泄的激情,往往是超现实的,“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就像《蜀道难》一诗,作为李白一入长安遭遇失败的挥斥幽愤之作,以山川艰险为比兴,以蜀道喻仕途,喻自己实现政治理想之路,诗中有古蜀国国君的开国故事,有五丁开山的历史传说,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神奇的想象,“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辉,砰崖转石万壑雷”的奇险描写,还有高逸的情怀、绵远的悲恨,言辞闪幻变化,情意发扬腾越,真所谓“如风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沈德潜《说诗晬语》)。历史、神话传说、梦幻、人物故事、自然景物,在想象的组合下,构成神异奇特的图画。可以说,李白的诗,既有屈赋之奇美瑰丽,又有《庄子》的飘逸,执著而又超脱,所展现出来的豪放气势和壮阔的境界,都是前无古人的。应该说,这一切都源于李白的生平行事和性格、才情。青年时期他漫游华夏,结交道士与隐者,养成了“仙风道骨”的气度;他举止豪放,轻财好施,挥金如土,有任侠精神;他好饮酒,乃当时的“酒中八仙”之一,他名留千古,靠的虽是诗名,而酒名也为有为其增色之功,因为李白饮酒不过数斗,但他爱酒的豪气却无人能及;他轻富贵,蔑爵位,“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放纵恣肆,傲岸不羁,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生动地描述出李白才气横溢、狂放不羁的性格,而李白的诗,也正是他自己性格、才情的完美表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