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教案3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二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1/19 16:02: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6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670字。《读伊索寓言》(第二课时)
  李秀梅
  教学构想:
  《读伊索寓言》是钱钟书先生一篇比较著名的文章,文章幽默诙谐,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但寓意较深,而且离我们现实较远,所以理解寓意就是难点。我用两课时来完成此课文。第一课时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明确钱钟书先生写作此文的目的。第二课时主要理解九则寓言(部分),通过寓言的解读,了解作者的思维,学习运用此种思维方式。   
  师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读伊索寓言》,作者认为小孩子应不应该读寓言?理由是什么?你可以借鉴原文,但最好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
  生答:不应该。现代人远比古代寓言所说的狡猾者更狡猾、更恶劣,现代社会不会像寓言中兽界那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读寓言会使小孩头脑简单,对付不了各种社会丑行,他希望人的头脑再复杂些,这样才会对社会有清醒的认识,才不会碰壁上当,才会有恰当的对策。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钱先生纠正了寓言中哪些浅薄的见解。
  (文中一共写了九则寓言,老师由学生兴趣的一则寓言入手,先作示范,让学生掌握分析寓言的方法。)
  师问:这九则寓言中你们最喜欢哪一则?
  生答:“乌鸦的故事”。
  请一位同学讲述此故事。
  师问:为什么鸟类大怒?
  生答:乌鸦作假成真。
  师问:不错,同学们回答得很准确。但请想一下:乌鸦作“假”没成“真”前,有没有人揭露它?成真后才揭发它,这反映了一种什么心理?讽刺了哪一类人?
  生答:没有人。反映了人类对于作假没成功的人不去批判他的弄虚作假,而一旦此人作假成功就大加批判,一种忌妒别人成功的心理。讽刺了具有此种心理的人。
  师问:概括得既精炼又深刻,为什么乌鸦愤怒了?它的作法如何?
  生答:它被揭露了,恼羞成怒。它要把所有鸟类的毛都拔光,看有什么区别。(生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